所謂的家,在某種意義上可以指居住的房子。從結婚到現在搬過四次家,隨著年齡的增長,總是在回憶以前,往事歷歷在目,倍感親切、倍感溫馨!
兒子出生之前,我和愛人各自在自己的單位住。兒子出生之後,我調到了愛人工作的學校,領導照顧我們,給了我們兩間房。雖然這兩間房是五六十年代的房子,雖然潮溼漏雨,但在當時的條件下已經很不容易了,我們已經很知足了。
愛人是個愛乾淨、愛整潔的人,在我去學校之前,自己用白灰水、小刷子把整個房間粉刷一遍。 整個房間看起來乾乾淨淨、整整齊齊。
把一個家從無到有建起來是很不容易的。 記得剛到學校的時候,我們吃飯沒有凳子,要站著吃飯。冬天到了,愛人用一個大鐵桶自己造了蜂窩煤爐子,沒想到比買的那種鐵爐子還好用,晚上封火不容易滅,第二天開啟火,火苗幾分鐘就竄起來,真是既省煤又好用。
記得有一次下大雨,房子漏的沒有好地方了,被褥疊起來用塑膠布蓋上,盆盆罐罐接得到處都是,我抱著孩子在凳子上坐了一夜。後來房子又修繕過幾次。雖然條件艱苦,但是我們總是把屋裡屋外收拾得乾乾淨淨,院子是用廢磚頭砌起來的,下雨的時候我會打著傘掃院子,讓院子裡的泥土隨著雨水流走。88年的時候我們買了一臺洗衣機,沒有下水道,洗衣機不方便用,愛人在院裡自己挖了旱井,屋裡通了一根塑膠管,洗完衣服髒水直接排到旱井中,雖然用水還要用扁擔去挑水,但是洗衣服還是方便了好多。
當時的老師們都吃住在校,夏天的晚上沒事了的時候,一大幫年輕老師都會聚集在我家的小院子裡,放上小桌子,沏上茶水 ,圍坐在一起,談天說地,經常要聊到十一二點。週末,畢業班老師要上課,伙食不方便的時候,大家都在我們那裡搭夥吃飯,雖然粗茶淡飯,但大家吃得很開心。
那時候跟現在不一樣,煤球都要自己做 。冬天到來之前,買上一車煤,加上適量的粘土和水,混合均勻,一個一個自己用煤球模子做出來,每到這時候,那一大幫年輕老師你三個我五個,不到半天時間幾百塊煤球就做好了,一個冬天的煤不用愁了,真是讓人感動!圖片
回憶過去,有艱辛、有快樂也有收穫,兒子就在這樣的環境下漸漸長大。兩歲多的時候,我上課他就教室前面的院裡自己玩,我教學生ABC英語字母,他在外面26個字母流利地背下來了。沒事的時候會跟著年輕老師一塊玩,老師們給他講故事,教給他識字。兒子就在這樣的環境下度過了自己的幼年和小學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