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我們很容易會喜歡上一個人,可能是對方好看的外表、有品位的穿搭、幽默的個性等等。但對於想發展一段長期的關係而言,要真正地愛上一個人則是一件需要聽從“內心” 的事情。

這種內在的、不被我們所明顯察覺的東西,就是我們所說的“潛意識”。

從專業性的角度來解釋,潛意識是指人類心理活動中未被覺察的部分,是人們“已經發生但並未達到意識狀態的心理活動過程”。

比如,你成長在一個很傳統的家庭裡,父母從來不會表揚你,或者他們認為表揚這件事會使你驕傲,這是不被允許的一種行為。

但每個人都渴望被愛、被認可,因此這部分從小未被滿足的需求就被你壓抑在了心底,直到遇到了一個人,那個人很喜歡錶揚你、肯定你、讚美你,你從小被壓抑的需求在那個人這裡得到了滿足,於是我們就會很容易喜歡上對方。

我們在找尋另一半的過程,也可以說是在心理層面找一個“理想中父母”的形象。

01

這個人如果能夠“滿足”我的需求

如果我們在小時候,這些需求被父母滿足過,或者說父母能及時地安撫我們的各種情緒,並接納那個向他們進行情感索求並有無力感的小孩,那麼我們就會成長為一個充滿愛的成年人,積極、陽光、有愛、願意付出等。

但如果小時候,我們使出了渾身的解數:哭鬧,抱怨,撒嬌,發脾氣,裝可愛等…父母卻裝作看不見,甚至還會責怪我們不懂事、不聽話時,出於自我的防禦體系,我們就會暫時性地放下被滿足。

但是這部分的需求不會自動消失,因為它沒有一個被釋放和接納的過程,於是我們就會慢慢地把這部分未被滿足的需求潛藏在了心底。

我們渴望與他人建立親密關係,孜孜不倦地尋找人生伴侶,本質上是為了滿足童年時缺失的歸屬感與被重視感。

所以通常兩個人在剛開始交往的時候,基於好奇心的探索,雙方都會表現出積極的態度:有些男士會窮追不捨,每天電話不斷,早晚都道晚安;女生也會關懷體貼、誇讚肯定男士的表現等等,此時的雙方都會認為自己在對方這裡得到了一種“特殊性的價值”。

這種孩童時期未被滿足的需求,在另一個人身上得到了。在那個當下,你會不知不覺地認為,正是那個人使你變得有價值的,於是你就很容易喜歡上對方。

好的發展趨勢是,你真的遇到了一個溫暖的人,他心中有愛,並願意持續地給予並分享他的愛,這就是所謂的MR RIGHT。

另一種發展趨勢則是,當熱戀期褪去,進入平穩期後,一方可能不那麼積極了,你以為對方不愛你了,但事實可能並非如此。

事實上那個人終究還是那個人,或許對方也是帶著這種缺失感在尋找另一半的。所以任何一種寄託於別人才能被滿足的需求會是一個無底洞,只會讓你越來越失望,因為沒有一個人會永遠地滿足你,你要學會透過這段關係更好地瞭解你的內在模式。

02

我們會不由自主地尋找我們已經熟悉的依戀模式。

有一項研究表明,嬰兒時期的依戀型別和成人親密關係中的依戀型別具有沿襲性。所謂依戀模式,就是我們在嬰兒時期和父母形成的互動模式,這對我們成年後找尋另一半也產生著重要的影響。

安全型的成人,擁有較高的自我價值感,在親密關係中,比較容易相信對方,相信自己值得被愛;焦慮感高的人,總是擔心自己的伴侶是不是在關注自己、會不會背叛自己等問題。而回避感高的人,則不太願意和別人過分親近。

這些親密關係的模式與早期父母與孩子的依戀模式有著很大的關係。如果在孩童時期,父母能及時地迴應孩子的需求,那麼孩子成年後就容易形成安全型的人格;反之則會則容易形成“焦慮-抵抗”型,或是迴避型。

通常來說,在挑選伴侶時,我們會認為那些“及時給予我們迴應”、“給我們很多注意力”、 “對我們的需求敏感”的物件是更合適和有吸引力的,這和孩子們在父母身上渴望得到的東西是一樣的。

但是,另外一個研究表明,不是所有的成年人都會選擇安全型的人作為伴侶。熟悉感是一個理解我們每個人親密關係模式非常重要的概念。也就是我們也會選擇一個我們熟悉的親密互動模式,這個熟悉感來源於我們小時候與父母之間的依戀關係。比如:在嬰兒時期因為父母的照顧方式培養出不安全的依戀型別的人,總是會下意識地找到那些會讓他們重複體驗不安全依戀感覺的人等等。

03

透過這個人,我好像看見了自己

在親密關係中,另一種我們會愛上對方的情況是,透過這個人,我好像看見了自己。當你發現,自己內心深處看待自己的想法和另一個人看我們的眼光是一致時,你就有了一種被看見的驚喜,換一個俗稱的說法就是,這個人很懂我。

比如一位外表看上去很溫順的女性,但是她的內心卻有著很強的好勝心以及對外部世界充滿著探索的興趣,她很想自己創業,去體驗不一樣的人生,去證明自己的能力。

如果她的男朋友是一位自卑型人格的男士,那麼出於自我的保護機制,這位男士就會表現出對這位女士的攻擊性,比如在言語上諷刺她的想法很幼稚,暗示女性就應該安穩地找個工作,相夫教子等等。這樣的互動模式下,那位女性就會在心理上產生一種壓抑性,並且沒有力量去做她想做的事情,更糟糕的是,可能還會認同那位男士的觀點,認為自己不應該有這樣的想法。

而另一種相反的情況則是,這位女士遇到了另外一位男士,這位男士看出了這位女士內心的期待,並鼓勵她聽從內心,自己認為值得的事情就勇敢去做吧,並相信她有這個能力去完成這件事情。

我曾經看到過一句話,覺得特別好地描述了這種關係模式:“最美好的事情之一,就是當你都在懷疑自己時,你的伴侶對你說:親愛的,請不要假裝你不知道你可以做到,請你做自己!

“被看見”是一種非常理想狀態的親密關係模式,它從一段互動的關係上升為自我探索、自我成長,“看見”是發生聯結的開始,意味著被接納、被理解、被認可、被迴應。這是我們稱之為最佳的滋養型關係。

10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華年半殤——初識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