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初中時有個春節,我和父母一起去一個遠方姑姑家串門。

姑姑的家境不太好,我們一進門她就講起了煩心事:姑父醉酒後罵他,大兒子該訂婚了,但他家根本就給不起彩禮。二兒子初中畢業一直沒找到合適的活幹,家裡窮的大年三十的餃子都沒捨得放肉,打了三個雞蛋就湊合了……我看著姑姑一臉悲苦,心裡特別替她發愁,這份愁一直印在我的腦海裡好多年。

直到去年我媽突然告訴我:“你那個姑父的房子拆遷,補償了二百萬,現在她可有錢了。

我莫名就覺得心裡心裡一塊大石頭放下了,高興的說道:“太好了,這下姑姑可美了吧。”

我媽搖頭道她還是老樣子。

沒多久姑姑來我家串門,坐下來她還是訴苦:兩個兒子為了錢打架,姑父把錢借給了不靠譜的人,大兒媳平白給了她孃家3萬塊錢,二兒子投了40萬做生意也沒看到賺回來多少……總之,雖然吃上肉了,但吃的一點也不香。

我聽著又開始替她發愁,但是又隱隱覺得不應該愁呀!

後來我們分析了一下,其實姑姑家以前也沒那麼苦,她一直是那樣的心態,總覺得日子過不好。比如她說給不起大兒子的彩禮錢,最後他們並沒有給多少,也照樣把媳婦娶進了門。她說大年三十的餃子沒放肉,其實她買得起,只是捨不得放。

不是日子真的苦,而是她心裡認定日子就是苦的,不是真的過不好,而是她發自內心的相信不會過好,於是本來不苦的日子也過得分外愁苦了。

4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三個已婚女人:“女人別嫁對你無微不至的男人,越過越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