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1:
1.強調這種感情的美好,老師也曾經經歷過這樣的時刻;
2.但是沉迷於情感世界會影響自己的學習,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感情;
3.強調平時的言行一定要發乎於情止乎於禮,男生要有責任感,女生要保護好自己;
4.給他們確立短期目標和長遠目標,如果短期目標達不到,會採取一定的懲罰措施,讓學生能夠不忘學習;
5.和家長溝通好,週末注意做好家校的無縫對接。
教師2:
首先老師要以平等的溝通模式告訴學生戀愛是青春期的一個正常的發展階段;
其次老師要用自己遇到例項來告訴孩子這個階段愛情還是不成熟,無法持久;
最後給戀愛的兩人定一些目標,把戀愛過程變成相互監督努力學習。
教師3:
轉化為學習動力孩子早戀多半因為情感缺失,多點關注吧。作為老師,其實孩子都願意給我們分享早戀的這些事,我們還是要多引導。底線的事情說清楚了,成長也不會太過於偏離。
有時候吧,也像上了初中之後的叛逆期,既然無法避免,倒不如陪他一起好好擁抱成長。
教師4:
老師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來思考這個問題:首先戀愛是一個非常正常的現象;其次要告知其危害,同時要給孩子定一些學習上的目標來強化對孩子學習的監督,讓他們不要再在這一方面花太多的時間與心思。
教師5:
情竇初開的年紀,告知這是正常現象,只是現在不是談戀愛的最佳時期,而是學習知識的年齡段,戀愛會浪費很多時光,最後告知大學階段或者以後可以談戀愛了,利弊關係講清楚。
教師6:
如果學生開始了所謂的“戀愛”
1.約談學生:把學生單獨約出來談,詢問情況是否屬實。如果學生承認戀愛關係,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說明中學時期的戀愛不穩定、影響學業。如果學生說沒有所謂的戀愛關係,向他道歉老師誤會了,並鼓勵學生以學業為重,繼續加油。
2.約談家長,向家長了解孩子課後的情況,並且希望家長多關注孩子的課後生活,如有談戀愛的跡象,要做好家校溝通,校方和家長要一同疏導孩子,讓孩子以學業為主。
3.班級活動:開展各類班級主題活動,向學生說明青春期對異性有好感是正常的,是對優秀學生的肯定和讚賞,不要強加為愛情,透過班級活動,增進全班同學之間的交流,讓同學大大方方互動。
教師7:
私下溝通學生,愛情是美好的,但是要有實力維護好!追求美好是每個人的天性,一定要把學習搞好,以後才能有結果。
教師8:
首先一定要和學生溝通,讓孩子不要因此有罪惡感或者羞恥感而影響學習;其次肯定孩子的欣賞眼光,進而引導孩子保留部分情感,努力學習;最後和家長做好溝通工作,不能讓家長片面理解問題,進而導致孩子過分叛逆。
教師9:
我有一個學生,以前是學渣,秋遊對一個學霸女孩產生好感,為了能和學霸女孩多在一起,於是整天找人家一起學習,最後硬是把自己也補成學霸!雙雙考上同一所重點大學。
教師10:
首先先放低姿態聽孩子說,不管孩子說什麼先保持認同,帶有同理心去跟孩子交流,這樣孩子就會放下戒心更願意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只有這樣才會更進一步的跟孩子溝通。傾聽完孩子的心聲然後用案例來給孩子講,不能跟孩子講大道理,因為這個時候大道理對孩子不起作用反而相反會造成孩子反感。
教師11:
看到這種情況,應該先肯定,有這樣感情很正常,並祝賀他們長大了,這種情感是非常純正。雖然他們長大了,但對這種感情認識並不全面……
給他們講清楚這個時期的感情是怎麼回事,他們應該怎麼做是最好的處理方式。
教師12:
1、首先不要打壓,跟學生雙方談一談了解他們的真實想法,跟學生家長溝通,交換想法。
2、想辦法讓學生意識到早戀可能產生的後果,並且想辦法如何避免不好的後果產生。
3、保護學生的隱私和自尊,避免在同學們中間造成負面影響。
4、要對學生充滿信心,在給他們充分指導的情況下相信他們自己能夠處理好這件事。
教師13:
我會私下裡找他們瞭解一下情況,然後給他們講我之前帶的一些學生因為戀愛造成的問題和影響。對於對方有喜歡的想法比較正常,但是儘量把這種感情保留在心裡,可以等到上大學之後。
教師14:
先認可這樣的現象是正常的,然後用案例引導,並建議延遲相處,約定兩人努力方向,為未來走向一起而努力,這樣短時會促進學習,時間一長熱情會減,不至於太影響學習和情緒。
教師15:
1.正確引導和對待
2.設立紅線,不越線
3.設定目標,共同努力
4.案例講解
教師16:
認真分析原因,不要盲目責罵,經常耐心溝通交流,使之轉移注意力!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列舉身邊真實案例,正面引導孩子。
教師17:
先表示這是正常的現象,然後可以舉案例,然後根據娃娃的反應,來進行引導。最終由他自己得出應該怎麼解決目前的問題。
教師18:
我帶的兩個學生,在高一開始了他們的感情,我對他們對進行引導,主要是表述當前和未來戀愛的利害,不是不能經常在一起,而是反對兩人因為在一起而導致成績下降,只要整體提升,就不再幹涉。然後這兩個人成績就開始穩步上升,讓我很意外。
於是後來又遇到兩個,我依然採取這種方法,結果兩個孩子成績斷崖式降低。最後強硬的干涉,才止住。
所以我認為必須因人而異,孩子和孩子不同,同樣問題不同人,也得有不同方法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