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和表妹電話聊天,表妹非常生氣地告訴我說,婆婆又打電話問她什麼時候放假,催她回去過年了。表妹當時怕婆婆不高興,沒有直接拒絕,先回了句到時再說吧。但掛了電話後,越想越生氣。
婆婆為什麼這麼自私,只想自己,不替孩子的姥姥想一想?孩子的姥姥也是一個人呀,也需要人陪著呀!明明去年已經去過婆婆家過年了,和老公商量好了打算今年回孃家過年的,婆婆卻還催自己回去,太讓人氣憤,太不近人情了。
我問表妹為何不與婆婆說明,表妹說當時怕婆婆不高興,所以沒好意思說。
我說你婆婆或許不知道你和老公的打算呀,你該和婆婆說明的,表妹說婆婆非常強勢,經常因為點小事就會爭的面紅脖子粗,她實在是怕了,怕再和婆婆吵起來。
由於表妹的不善於溝通,很多問題得不到及時解決,日積月累,日子過得愈發不如意。
因為害怕爭吵,而把自己的想法和情緒都憋在心裡不說出來,這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只有讓對方知道你的想法才有利於問題的解決。其實,有時候不必害怕爭吵,爭吵也是一種溝通方式。
比如胡適的老婆江冬秀非常潑辣,她就是不會把事情憋在心裡生悶氣的主。
江冬秀在丈夫胡適有了新歡想要和她離婚時,她和胡適吵鬧,堅決不同意,並拿起剪刀走到胡適面前對他說,如果要離婚就要先殺了兩個孩子再殺胡適,最後自殺。她明確地向胡適表明了自己的立場。
從那以後,胡適再也沒有出過軌,兩人恩愛一生。江冬秀是舊時代的小女人,然而她又不像舊式的小女人只會逆來順受,她遇到不如意會和丈夫爭吵,在和丈夫爭吵的過程中他們加深了對彼此的瞭解,從此相濡以沫一生。
胡適和她是奉父母之命而成的婚姻,在那個特殊的歷史時期,這樣的婚姻幾乎都是悲劇。然而他們的婚姻卻過成張愛玲筆下的“舊式婚姻含有的幸福的例子”。
就像巴普洛夫說的,爭論是思想最好的觸媒。
我們不能害怕爭論,它也是溝通的一種方式。
其實現在這個社會,獨生子女家庭普遍存在。到底去誰家過節是一個社會性問題。每年過節都會聽說某某某又因去誰家過節而鬧彆扭了。
出現問題我們不應該回避,應認真對待,好好解決。如果處理不好,每年都是鬧心事兒,處理好了,它就不是個事兒。
怎樣解決呢?那就是要把你認為的問題說出來,好好進行溝通,說出你的想法說出來,讓對方知道,然後尋找解決辦法,
俗話說,話是開心的鑰匙,不說不明。
遇到事情一定要說出來,這樣才有利於事情的解決。讓對方知道你是咋想的,這樣才能有效溝通。如果有問題都憋在心裡,別人不知道你的想法,這樣不僅不利於問題的解決,還可能讓問題惡化,讓事情往更糟糕的方向發展,使矛盾更容易激化。
多少案例都是由於雙方缺乏有效的溝通造成的。
比如沈從文的《邊城》裡,老大喜歡翠翠,而翠翠喜歡老二卻沒有說出來導致爺爺和老大的誤解,後來老船伕知道了孫女翠翠的心思卻沒有和老大老二說出來,使誤解加深,最終害了老大,也害了自己,並葬送了翠翠的終身幸福。
就如法國蒙田的《隨筆集》裡所說,語言是一種工具。透過它我們的意願和思想就得到交流,它是我們靈魂的解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