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前段時間在我自己身上發生的一件事情,一直想針對這件事情寫點東西,算是一種自我分析。

事情是這樣的:一天上午我開車出門辦事,突然接到一個電話,需要處理一件緊急的事情,我就必須找到一個合適的地方停下車子才能安全的操作,終於在一條判斷安全的路上找到了合適的位置,停下車子的時候看到前面有一輛拋錨的車子正在接受檢查維修,與己無關的事情並不會去在意,於是拿起手機處理我的急事,這個時候修理車子的人朝我走過來詢問是否可以幫助他搭電啟動車子,我很自然的拒絕了他繼續處理自己的事情,當然也感覺到他帶著失望的情緒去尋求其他人的幫助。

我在很短的時間內處理完事情,於是就想著去幫助那個人,但是這個時候我發現他已經找到別的人來幫忙了。在走的路上我的心情卻異常的複雜,我非常的愧疚自己在那一刻作出的拒絕行為,因為平常的自己在看到類似情形的時候總是會樂意伸出援手,並且為此還特地在車裡準備了一條搭電的專用線。在這種愧疚的心情繼續發酵中,我會聯想到很多看起來非常不靠譜的災難化的事情……

我帶著自己的這愧疚去網上百度,才發現這種情況卻是非常的普遍。

原來生活中這麼多人都會具有這樣的情結,共同的特點就是具有以下這些“症狀”:

·不敢且不懂如何拒絕別人。

·在艱難拒絕別人的要求後有強烈的愧疚感和負罪感。

·不敢表達自己的真實觀點,經常假裝認同他人的觀點。

·總是以自己讓步來儘量避免發生衝突。

·為了取悅他人、獲得他人的認可而犧牲自己

·經常做違背自己意願的事,很少有覺得放鬆的時刻。

·容易被他人的情緒左右,卻很少關注自己的情緒,習慣性隱藏負面情緒。

·對來自他人的打擊和負面評價習以為常,常常反思自己。

·在拒絕行為發生之後,很自然的會有強烈的災難化思維。

有觀點說一個人如果擁有以上全部或者大於三分之二以上的特徵,那麼這個人就是一個“討好型人格”的人。

什麼是討好型人格?

在平常的生活中,很多人會有這樣的經驗,是在日常生活中的被人稱之為老好人。別人認為自己根本就沒有脾氣或者情緒只是一味的迎合他們。對人特別友善,也特別善解人意,幾乎不會發火發怒。你以為這種是好的事情嗎?其實不是的,這樣時間久了別人也會煩,對自己的好,往往失去了興趣。而自己也非常的糾結。總是希望別人對自己認可,或者是對自己表示感謝。

在心理學裡,有一個專業的名詞來表示這一種人格,那就是迎合型人格障礙。

迎合型人格障礙有哪些表現?

但是“老好人”所做的這一切都是有前提的,或者說是有條件的。因為他所做的一切都希望別人認可自己,但是別人一旦不認可自己,或者是對自己產生厭煩的時候,自身就會非常的痛苦。所以說,老好人有可能以一種別人不喜歡的方式來討好別人,而自己認為卻是好的,其實不然。

二、迎合型人格的人一般表現為犧牲自我去成就別人,除了在一般的交際關係中,這種人格方式在婚姻中也比較常見,或者是普通的親戚關係也有體現,會使用自己不喜歡的方式討好自己的伴侶或者親戚。證明自己對親戚或者是伴侶是一個有用的人,在一起生活的伴侶或者親戚一般不能每時每刻每件事情誇獎自己,從而使自身難過。

回想我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確實很多時候不知道如何對別人說不。有時候在面對別人請求時內心其實是想要拒絕對方的,但是最後還是莫名其妙答應了,自己的拒絕意識還沒被喚醒就又沉睡了。

同時伴隨著的內心想法就是:如果我拒絕了別人會不會讓對方受傷?我這樣的拒絕行為是不是屬於沒有愛心,沒有同情心?拒絕了別人是不是證明自己的是沒用的人?……

其實作為普通人的我們有這些想法真的是太正常不過了,恰恰是代表了這類人大都是心地善良,共情能力超群,超我很強,內心安全感需求比較高的一類人。

比如抖音上一個爆紅的女孩——李雪琴就說過一句話 “我很痛苦,但我想讓別人快樂。”後來李雪琴在接受《GQ》第二次專訪時,被問到為什麼拒絕了別人之後要道歉和補償,李雪琴說:“你都找我了,我拒絕你是對你的傷害。”確實如李雪琴所說,我們很多人都是這樣,在內心裡把拒絕的同義詞當做“傷害”。

太宰治曾說:“我的不幸,恰恰在於我缺乏拒絕的能力。我害怕一旦拒絕別人,便會在彼此心裡留下永遠無法癒合的裂痕。

那麼拒絕別人總是會內疚的這類人的心裡到底住著一個什麼樣的自己呢?

美國加州大學心理學教授曼紐爾·J·史密斯,多年來一直在研究拒絕後的內疚感,幫人們更坦蕩地做自己。

在這方面,他經過長時間的研究和總結,說道:只要與人打交道,就一定會存在矛盾。如果你面對人的時候無法強勢地站穩,對方就很有可能總是威脅你,以此來操控你按他們的方式行事。他們會直接或微妙地說不喜歡你,排斥你,或者用各種方式,來暗示你錯了,你傷害了別人。

例如家人的臭臉、巨大的關門聲。這樣的操縱跟潛意識牽引有些相似,但有些許不同的是,通常情況下這樣的操縱都是建立在情感上面的,也就是糅合了“道德綁架”“情緒綁架”這樣的意味在裡面。有些人為了達到目的,甚至會在操縱過程中加以各式各樣的否定、質疑以及製造內疚感。

因此這類人往往是內心建設不夠完善堅定,具有一定的自卑情結,就很容易被別人牽著鼻子走,陷入別人畫的圈套裡難以自拔。

透過看似絕對無私的奉獻來贏得別人的認同,從而證明自己的價值,而這種奉獻行為的背後其實隱藏了無盡的索取,他們索取的是別人的“愛”,但是從來都沒有無條件的愛,而且愛恨永遠都是一體的,所以當這種奉獻並沒有讓奉獻者獲得自己想要的那種“愛”的時候,就全部轉換成“恨”。

這個時候這類人的“恨”並不會選擇去針對別人,往往採取的都是向內攻擊,即“恨”自己。

如何才能夠解決這樣的問題呢?

一、正視自己的自卑,承認自己的無能,降低一些超我要求。我們都是普通人,不具備任何超能力,無法幫助到所有的人,對於很多人的求助我們只能是愛莫能助,別人的誇獎不一定是代表自己的好,別人的否定也不一定是自己的不好,我們做自己力所能及的部分,在這個過程中慢慢找到自己的價值感。

二、強化自我邊界感,在面對請求的時候,如果內心不願意接受那就直接告訴對方自己不願意,或者有困難,或者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去做……這樣別人就不會抱怨你,反而知道了你的邊界在哪裡,就會讓彼此的交往變得更加簡單。

三、善加利用你的同情,日常生活中我們往往難以分清什麼是同情什麼是共情,因此經常犯同情心氾濫的錯誤,並將自己代入到那個困難的情境。我們要學會的正確的使用共情會讓我們更好地去理解對方也接納自己。

8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那一天,我終於下定決心悔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