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年關,我滿26歲,這是我對過年沒有期待的第三個年頭。
儘管已經有一個談婚論嫁的女友,儘管在省城有一套父母付了首付的房子,儘管工作穩定、家庭和諧,儘管離家不過400公里......
似乎,沒有任何可以逃避回家過年的理由,我確實這麼想。
但對於過年,仍然長期存在著一種莫須有的漠然,不知起於何時,但是曠日持久,過年,好似走個形式。
前些天臘八節,是父親生日,打去影片電話問候寒暄,螢幕彼端,母親正忙著為我的房間鋪上新的被套和床單,一邊忙碌,一邊有一句沒一句的搭話。
“過完臘八就是年,你們好久回來”,母親衝著螢幕喊,"新被子給你們準備好了哦“。
“還不知道,等放假通知”,我顯然明白她的意思,略顯敷衍地答,再一看螢幕,母親的臉已經湊到螢幕前,熟悉的笑臉,和那副“你懂得”的表情。
不得不佩服,上了年紀的人,說話總可以在不經意間,表露他們最真實的意圖。
沒有惹人不悅的拐彎抹角,夠直接,也夠隱晦。
確實,今年回家,應該帶女朋友回去見他們。
和女友交往兩年,同居一年,雖然父母雙方都見過面,但我從來沒有上門拜訪過準岳父母,她也沒有。
我們之間,好像有一種共識,這只是一件可有可無的小事,如果要上門,不一定是在過年。
而這件小事,卻偏偏只有在年關將至時,才會被提及。
一直都未理解,為什麼過年成為了情侶互見家長的節日,是為了方便接受一大家子的“審查”和“盤問”,還是單單為了能借此機會收齊紅包。
我父母或許是為了在親戚朋友面前炫耀,“我兒子找了個漂亮的女朋友”。
當然也有可能,他們是想趁此機會定下婚期,了卻他們的心願。
我是一個不太願意被人問長問短的人,女友也是如此,如何面對對方家裡的一大家子人,成了我們共同的隱憂。
當然,對我來說,這種憂懼完全可以克服,而這種境況,對女友來說,則更為“嚴峻”!
畢竟,我父親有2個親哥哥,3個親姐姐,我母親有2個親哥哥,因此,我雖然是獨生子女,但表兄表弟、堂兄堂姐、而當二孩政策放開,我的侄兒侄女,更有一大堆!
所以,一到過年,不管是哪一邊,若齊聚一堂,哪怕只有一半湊齊,也都是“真一大家子”。
這要是突然有個“新人”,七嘴八舌,其況可想而知。
所以,她害怕,我理解,如此的自我心理建設並不好做。
而父母或許並不這麼想,他們那代人喜歡熱鬧,喜歡問長問短,那是他們扎堆的樂趣。
設身處地,也無可厚非。
好在,我和女友的老家都在同一個縣城,關於目前“過年見家長”的問題,以及日後“過年回誰家”的麻煩,本著“一切好商量”的原則,似乎都不算個事兒,
讓我們,或許是讓我們這一代人真正發愁的其實是另外一些“小事”,如果仔細地盤算,盡是潦草和混亂。
當然,成年人過年,或許本就是一場兵荒馬亂。
你的父母和長輩會告訴你,他們都是這麼過來的。
何時出發、何時返回、如何調班、如何請假、紅包準備幾個、每份金額多少、回家準備多少過年禮,買多少年貨,走多少親戚……
好像都是小事,但是,卻從來沒有人來教我們怎麼做,關於人情世故,成年人都需要自我領會。
當然,今年有些特殊,疫情之下,過年走親戚拜年被禁止,但“雲拜年”、“線上走親戚”仍不可避免,該準備的,一樣都不會少。
從畢業工作開始,過年似乎就成了一種“證明長大”的工具。
在過年,這個親朋四友大聚會的傳統節日,作為一個成年人,要顯得深諳人情世故,更要懂得禮尚往來,還要知道讓自己顯得體面。
回想前兩年過年,參加工作後,為了躲過歸途上的堵車,需要很早就盤算歸期,往往還需要請假。
能夠請一天假當然最好,可是,臨近年關,無論本地人外地人,小家庭、大家族都有一攤子事,人人都想提前放假休息,又都提心吊膽,生怕自己手裡工作出了差錯過不好年,單位裡瀰漫著一股既緊張又鬆弛、既慌亂又愉悅的古怪氣氛。
這時候能夠順順利利請半天假,已經謝天謝地了。
確保了歸期,還免不了要置辦些東西,畢竟作為打工人,賺了錢怎麼好意思空著手返鄉。
為了“一碗水端平”,為了能兼顧老人和小孩,買過年禮,是個頗為講究的事情。
千挑萬選,我很快得出一個萬全之策:給父母買點日常所需,給老人送點心禮盒和保暖衣褲,給同輩兄弟姊妹和小輩侄兒女送堅果禮盒和糖果包,不管是面上還是裡子,都還過得去。
但唯一不好的,是這些禮盒裝的東西太佔地方,所以我通常統一網購,然後早早郵寄回家,不像早年間的父母,每到過年回家,總是大包小包的掛在身上。
一切妥當後,在歸家那天只需兩手空空,自在而輕鬆。
而回到家後,再仔細分配好,如此一來,省心省事。
過年只有七天,不知樂在哪裡,用了三年,還是沒有適應工作之後只能夠過七天的年。
那種感覺,就像剛剛把心安放下來,就又需要啟程離開,這可能是對過年漠然的一層原因。
很多人都說,春晚一年不如一年,過年沒有從前熱鬧了,年味說沒就沒了。
其根本上,或許都是因為年沒有過夠,年味是有的,只是我們沒來得及被沾染。
所以,雖然漠然,但我們無比羨慕孩童時代那種能真真切切過到頭的年。
不可否認,不管在何方,也不管因何種理由選擇性地忽視過年,在內心深處,每個人的內心深處,對過年依然還有一種期待,這種期待來自於家的羈絆。
因為是羈絆,所以根深蒂固。
(溫馨提示:疫情防控人人有責,今年過年避免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