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看出你是個孝順顧家的好女兒,也說明你現在的經濟條件還不錯。

至於燉了排骨你父母只吃兩三塊,老人已經習慣了要留給你弟弟吃,不願意自己多吃,你大可不必糾結生氣,我們換個角度看問題就能想通了。

1.孝敬已經做到就沒必要鬧心

所謂孝順,就是讓父母舒心開心,你盡心了,只要她開心,留給誰吃已經無所謂了。

做父母親的都這樣,他們不吃也要讓兒女吃,你讓父母獨吃,他們惦記著孩子也吃的不香。

有書君的朋友說自己也是姐妹三個,換著花樣的給父母買吃的、買穿的,父母同樣是把吃的都給兩個兄弟家孩子吃,我們也生過氣。

後來老媽說,你們小的時候媽也是啥都不捨得吃都給你們留著,現在只想把好吃的留著給孫子、孩子們吃比我自己吃都樂呵。

現在想開了,只要有好東西,她都想著弟家孩子和我們自己的孩子,她都這樣是注重血濃於水。能讓父母開心,更能讓兄弟、侄子們開心付出點又有什麼呢。

你做好自已就行,其它甭管了,說了不好,只要父母開心就好。

說句實在話,總是為這樣的事情生氣說明你的心胸不夠太寬廣,說你有點小家子氣也不為過。

你孝敬爸媽那是你的心意,你爸媽給兒子,那是她的人情,兩者不能混為一談,如果你覺得給爸媽的東西她們給了弟,你可以少買點回去,每次意思下也可以,但是你不能要求你爸媽不給兒子孫子。

既然是你給你爸媽的,拿到你爸媽家就是你爸媽的東西,至於他們給誰,怎麼處置,那是他們的事情,你可不買但是你不能阻止他們給誰,那是他們的權利。

父母偏心疼兒子,各家也是這樣,別生氣心疼。

看開點,老人自己願意給他們的,你不讓他們給他們還不高興,何必呢?你買給老人,自己盡了心,老人拿去給兒子,他們也開心,這不是皆大歡喜嗎。

有書君的表姐也這樣,自己條件不好,可勁地給她媽買時新的東西吃,她媽每次捨不得吃都給她哥吃。表姐心態就超好,她說:我給她買了補身的,沒吃上但是補心了,說不定效果更好。

很多老人不分彼此,不一定是重男輕女。有的老人很偏女兒,有的老人偏大兒,有的偏小兒,總之,誰都很難做到一碗水端平,看淡點就行了。

將心比己,對別人好這點還是要向父母看齊,試著反過來從另一個角度看問題。

有人說小姑子在婆婆這兒總想當家,別說是她的,就是我婆婆的也怕我家會佔了便宜,閨女小時候在奶奶家喝了一瓶酸奶,應該是她姑姑買的。

正喝著她姑姑敲門,嚇得我婆婆讓孩子把酸奶藏起來了,這樣好嗎?後來她回孃家我們從來不去。我每次去婆婆家都自己買菜買肉,吃完飯收拾利索就走,保持距離,也一直客客氣氣相處。

不知道有一天公婆需要伺候的時候,能不能做到不嫌棄?因為感覺在他們心裡真是個外人,可自己不把自己當外人,該做的做了就不會難過。

如果老人也像你一樣想不開,有好的東西都不想著所有的孩子們,那孩子也會記恨父母自私自利,你也會怎麼想。

說到底,沒有他們為別人著想,也許你現在就不會這麼心疼父母,不是因為覺得他們付出太多而得到太少,希望他們能夠享受到你的孝順,你也就不會總買了東西回家孝敬父母吧。

其實你感覺你媽媽很累,但是你的媽媽很享受為你弟弟付出,所以你也不要太糾結了,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正常對待。

2.一家人要團結就不說兩家話

一家人,沒必要太斤斤計較。

一家人不要計較太多,不然會很累,大度一些,一家人能和睦相處更好。

你認為孝敬父母應當應份,但是要根據他們的身體條件,買一些實惠實用的東西,讓他們切實享受到,而不是省吃儉用便宜了“別人”,你想只對父母有贍養義務。

有人說平時回孃家也是每次都買很多吃的喝的,而且,把弟弟一家的都買上,然後做好了再上門叫他們過來吃飯。

一家人何必那麼計較,花點錢能讓老人、哥嫂弟媳都開心,又有什麼關係呢?再說了,做姑姑的買點吃給侄子們吃,也是你對他們的關愛啊。

分享有時也是一種快樂。

父母都是和兒子兒媳婦住一起,要是這樣計較的話,一家人還咋相處。你回去不可能不帶東西,帶了大家一起吃,快快心心,他們也都盼著你回去,你能讓一家人相互有個念想,感受到家人之間的幸福快樂就行。

如果不住在一起,有的兒子媳婦不喜歡回去,老人也寂寞空虛,他們疼愛孩子,你回去能聚集,就給予理解。

你不希望家人互不往來,貼補一點能幫老人多少解決點來往問題也是好事,有些人家也是如此,得靠回來的人把大家聚攏。

你回去了就叫弟弟們回來一趟,沒什麼不好,老人高興就好,別管太多。

有朋友說,每年回家給老父親的錢,他都給孫子孫女當壓歲錢,通通發完。大家都在場,都知道是朋友給的錢,也都看著他,他就說“老爺子怎麼高興就怎麼來,我不管。”

老人能想著小輩們,晚輩們也都非常孝順,大家都開開心心就好。

3.別無意中成為矛盾的製造者

冤家宜解不宜結。

如果你回家去反而搞得家裡人產生矛盾,比如你不想弟弟吃上,他也會對你有意見,以後見面不好相處,你也不愉快,而且你付出了反而成為不好相處的人,鬧起了矛盾不太好。

有書君感覺大姑姐比婆婆對自己好。婆婆很精,就想著在兒媳婦面前立威,吃的用的也從來都不會想著我,反而還指著我。而大姑姐就總想著我,其實這就是相處之道,我會想姐姐的好,該怎麼對老人也都盡心盡力。

大姐圖什麼,還不是圖自己弟弟過得好,圖她媽少做糊塗事讓弟弟和弟媳吵架。大姐看到她媽做得過分,也從中開導她,儘量勸和不結怨,後來婆婆對我也不錯了。

老人應是心疼條件差的兒女,這個應該理解,自己也不要為難家人。

父母習慣了捨不得吃,而且年紀大了也吃不了多少,吃多了也不一定是福,分享給其她子女,你就不要太計較,如果太計較你可能會成為矛盾的製造者。

父母希望每一個子女都過得好,哪家弱父母幫襯點,偏向弱小一些的條件差一些的,有書讀得少的、能力弱的,父母都想盡量給予幫助。其實父母對子女的愛是一樣的。而父母護得越多卻越想依靠的人,是你改變不了的。你大氣量不計較,父母也就不會為難。

有網友說:母親跟她說想吃粉蒸肉,想吃牛肉,說想吃什麼就買什麼,結果拿回家,嫂子剛進門,老孃立馬站起來就兒媳婦說:“來看,你妹給你買的東西。”開始,氣得想發火,但是轉念一想,老媽是為了家庭團結才這麼做,還有什麼好說的。

吃不是問題,都是一家人,俗話俗“人多好吃飯”,回娘時大家一起煮飯菜熱鬧氣氛好,有東西大家一起吃才香。

自己能做到的做,自己做不到的別人做了要給予尊重,也多想別人的好。

如果你真心疼父母,條件好不如接老人到自己家裡照顧,而你照顧不了,由其他兄弟姐妹在照顧,你要考慮他們的感受,不能讓照顧的人覺得受委屈。

如果你每次回家都給爸媽錢,他們捨不得吃捨不得花,存著給不成器的弟弟也不用生氣。可以改變一下做法,不給錢,他們缺啥買啥就行了,他們需要的有了,你的孝心也盡了。

其實,你回去時給老人一份,也給弟弟家準備一份禮。弟弟家你都給了,老人不就不用再牽掛著他們,你也就沒必要計較這些,只要父母高興,就盡了孝。

再說也不是給別人吃,都是你弟一家。有人去婆婆家買的東西,看見小叔子和妯娌們一起吃,我也高興,能給自己家人溫暖,大家和睦相處就知足了。

你也可以少買點,多買幾次。真要買了,老人愛給誰就給誰吧,孝不如順,只要她樂意,你盡到你的心意就好。如果你去是看望生病的老人,就看著讓老人吃上你帶的東西就行。

想要做得更好,也可以帶父母出去旅遊,讓父母做體檢、給他們買養老保險。

有人說上天不會虧待人,在家吃虧的,長大了成家立業條件就會好些,這是福報,相信好人會有好報就行。

有書君覺得只能做到自己問心無愧就好。你爸媽願意這樣做,你也不能說太多,遇到這樣的老人,擺平心態,也不要生氣,做好自己,做自己該做的,其它的就隨他去吧。

也許你還會喜歡以下內容:

13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真老土,還講究門當戶對?”女子一心想嫁鳳凰男,婚後卻遭家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