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現實中適度作為方式的感悟
適度作為,又可以稱為做事有度,是指人們面對現實,在思考問題、處理問題、解決問題時,有分寸的進行把握,有尺度的進行拿捏。既守住底線,又不觸碰紅線。這不僅是有利於自身,也是有利於他人的,不僅可以成就自身,也是可以成全他人的。
下面,讓我們一起從兩個角度,來共同梳理、分析一下適度作為與人生的關聯性、保障性。
一、適度作為,有利於他人、有利於自身
適度作為,是一種思維方式,也是一種行為方式。現實中,任何事,都是下有底線、上有紅線的。比如,吃飯與喝水,少到一定程度,身體健康無法保障,而多到一定程度,胃口與消化難以承受。因此,只有適度,才是較好的選擇,才是有利的選擇。
現實生活中,人們不僅自身的生活,需要適度,而且與人交往過程中,也是需要適度的。自身方面,我們需要適度休息、適度睡眠、適度鍛鍊、適度營養等。而與人交往方面,我們需要適度交流、適度友善、適度幫助、適度付出等。
有了適度的理念,自身的利益,會得到保障。與他人交往過程中,不去越過他人的底線,也不去觸碰他人的紅線,他人的利益,也會得到保障的。因此可以說,適度作為,既有利於自身,也有利於他人,是陽光的、積極的、正能量的人生觀與價值觀。
二、適度作為,可以成全他人、成就自身
天下萬事,總體是需要平衡的。失去了平衡、打破了平衡,好事有可能變為負面的。適度作為,我們的解讀是,底線以上、紅線以下的事,去努力作為。而底線以下、紅線以上的事,卻堅決不為。天下萬事皆有度。只有適度把握好底線以上、紅線以下的空間,才能思則能勝、做則能成,才能事半功倍的。
因此,將適度作為,作為人生的理念與守則,不做越線的事、不做過度的事、不做偏離的事。如同開車一樣,始終目光專注、保持正確的方向,不偏離馬路的劃線,不做駕車以外過度的事(比如看手機等)。這樣才能保障自身的有利環境,也能保障他人的相關利益。
任何取得成就的過程,都離不開適度作為的基礎。反之也可以說,適度作為是成就自身的核心與重點。在適度作為前提下的成就自身,才是真正的、持久的人生有成,才是讓人放心與安心的人生有成。同時,在成就自身的過程中,也在成全他人的利益,讓他人感覺舒服與滿意。
以上感悟,與大家交流與分享。
2021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