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
各地相繼出臺了就地過年的政策,各放大招,許以幾倍的工資。
可我們這些打工人是這些錢能夠挽留的嗎?
我們看中的是親情,是家,是久違的團聚,一年能團聚多少次呢?一年有多少次這樣帶薪放假的節日?一年有多少次集體約定好的一樣回去的?
打工人的打工事,打工人的心思只有打工人懂吧。
嘴邊經常掛著找點時間,找點空閒,常回家看看,媽媽準備了一桌好菜,爸爸準備了一瓶好酒。
春節,是我們打工人最期待的節假日,春運吹響了集結的口號。我們奮不顧身的,不畏艱難的,向同一個方向開拔,那就是家。
回家,簡單的兩個字,卻承載了幾個家庭,幾代人的期盼。
回家,承載了,長輩對晚輩的期望、思念。
回家,承載了,留守兒童對爸媽的渴望。
回家,承載了,打工人對家的無私奉獻。
回家,承載了,有家不能回得無奈。
如果條件容許,誰願意成為打工人,還需要回家。
回家,是你與我久違的相見。
回家,是我與他友情的再續。
回家,是他與她愛情的起始。
多希望,不用回家,我就在家。
可打工人的住所,只是住的地方,雖然可以裝飾得很溫馨,但還是冷冰冰的。
房子可以裝飾,但打工人的心無法裝飾。
家,有人氣的家,才是家。
家,有喜歡的人的家,才是家。
家,有親情在的家,才是家。
打工人的家,只是住的地方。
回家,是從年初規劃到年尾的。
是從年初離家那一刻就在數著日子等待的。
這是一年,一輩子都回避不了的話題。
出生後,父母總會帶你回去,給長輩看看,讓你初識故鄉。
死亡後,兒孫輩總會帶你回去,給祖輩瞧瞧,讓你落葉歸根。
回家吧,兒子,媽媽在等你。
回家吧,爸爸,兒子好想你。
(回家雖然無法避免,但疫情期間,大家還是積極響應國家號召,不給國家添亂,就地過年)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