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快過年了,前幾天,我從青島回了吉林老家。

大家都知道,最近吉林疫情越來越嚴峻,長春、通化、松原幾乎每天都有新增確診人數,吉林市目前還沒有,但是大家都挺緊張,不敢去人流密集的場所。

第二天晚上,我們全家人一起看電視,我窩沙發上給老朋友打電話,想約個飯,小雪老師和我爸在旁邊齊刷刷地,滿臉嚴肅看著我,想要“扼殺”我的瘋狂舉動。

最後,我和朋友決定週末選一個人少的咖啡館坐坐,他們這才勉強答應。

回家的前幾天,我老姨(我媽的親妹妹),因為要做幾個小手術正在住院。

老姨夫在外地工作還沒回家,所以照顧老姨的光榮使命就由我爸媽承擔了。

前幾個手術都比較小,爸媽每天送飯,買很多好吃的送到醫院。

老姨經常在家人群裡面,彙報自己的伙食,也好讓家裡人安心。

那個時候我還在青島,看到老姨發照片才知道她住院了。

中國家庭好像總是有一種“報喜不報憂”的默契,尤其是對出門在外的孩子。有時候大人都出院了,孩子都不知道家裡人生病。

老姨回我:“哎呀,不用擔心老姨,啥事兒沒有,你爸你媽送的飯老好了,我這天天肥吃肥喝的。”

“而且醫院現在規定,除了陪護誰也不讓進病房,進去就出不來了。”

防疫要求這麼嚴格,必須全力配合, 不添麻煩,我也只好作罷,等老姨出院,再去看她吧。

爸媽沒時間送的時候,給老姨定個飯

前幾項手術都結束了,最後一個手術安排在前天,需要全麻,身邊沒人照顧不行。

我媽二話沒說做了核酸檢測,前天天沒亮就去了醫院,爸爸送完我媽,回家就開始小雞燉蘑菇黃花菜,又炒了個小青菜,準備給老姨補補身體。

作為一個不相信“以形補形”的人,我先拒絕了媽媽:“這種食補沒什麼用,還不如多吃點蛋白質和含鐵的東西,那個才真補血。”

媽媽回了一句讓我“檸檬精”的話:解解她的心疑唄。

這言外之意就是:我也知道沒啥大用,但是我妹妹想喝,給她弄。

天哦!這這這,這也太讓人羨慕了!

這種親兄弟姐妹之間,到底是一種怎樣的情感呢?

我是標準的90後獨生子女,東北這邊計劃生育管得很嚴,我們這批孩子90%以上都是獨苗兒。

對於親人的概念,我們只有爸媽、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等......

好的方面呢,當然是家裡獨寵,爸媽全圍著自己轉。

但是像親兄弟、親姐妹這種感情,我們好奇了一輩子,也未必都能人人體會得到。

像那種妹妹在學校挨欺負,哥哥去收拾壞同學的情節,只能饞饞電視劇了。

抱著這種好奇心,我去知乎搜尋“有親兄弟姐妹是一種怎樣的感覺?”

答案有好有壞,有的說:

“還不如沒有”

“基本上天天鬥嘴,隔幾天就一架,但心裡還是很在乎。”

”有些人是上輩子修得福分,這世成為兄弟姐妹,一生互相扶持;有些人是上輩子結了仇這輩子成了兄弟姐妹,一生互看不爽但又擺脫不了對方。“

這些話雖然都很中肯現實,不過在我的成長環境裡,無論是爸爸還是媽媽這邊,兄弟姐妹之間的感情都很親密,有困難就伸把手,有好東西也會想著對方。

在我抱著美好憧憬時,看到了一條比較符合“預想”的回答:

除了花錢這一條,這個回答真的完全就是我想象中有個“親妹妹”的畫面!

當然!我知道你們肯定會說我:你想的太好了!哪有不打架的親姐妹!

好了好了,我這不是沒有“實物”嘛,就是幻想一下,再說看到我媽媽對老姨這麼好,老姨平時有什麼好事兒也都想著媽媽,真的是超級羨慕啊~

就現在,我寫稿子的時候,我爸已經把晚飯送過去了,老姨剛做完手術,吃不了大魚大肉,都是葷素搭配的家常菜,還有些小零食。

突然,我轉念一想,自己過幾年也會有孩子,要不要也給孩子組個“姐妹局”呢?

要不要呢?

要不要呢?

還是算了吧!

畢竟,養娃之路漫漫其修遠兮,一個娃就夠讓人上下左右求索的了!

今日話題——

有親兄弟姐妹,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6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和二婚的老公的前妻在一個城市生活讓我苦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