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來,我有個社交障礙:
和別人交往時,害怕傷害到對方,或者想避免衝突,所以會習慣性地言不由衷。
就比如,面對朋友們麻煩的請求,明明想說v,卻還是欣然接受了。
感受到被冒犯的瞬間,礙於情面依然會把憤怒和不爽都嚥下去。
總在「情商」和「性情」之間搖擺不定,不知道怎麼做才比較好。
有時候覺得,真討厭這樣的自己。
所以1月23號那天,我決定展開一場為期3天的「釋放實驗」:
在這3天時間裡,
讓那些平日裡不敢直言的、
難以拒絕的、違背內心的想法,
不要壓抑地,自然表達出來。
下面,是我的實驗筆記——
DAY1
“難以表達,
或許我就是個糾結的人吧。”
1月23日
凌晨1:00
▶️一場關於釋放的冒險,就此開始。
意為我已經重啟,就像回到生命的最初,沒有任何社交顧慮的時候。
中午12:15
▶️想說的時候,我卻猶豫了。
中午,朋友雪球給我發照片,她跑去優衣庫試了件衣服,問我怎麼樣。
點開一看,她正穿著件棕色的羊羔絨外套。說實話,那件外套沒有那麼好看,也不算不好看吧。
我下意識想在螢幕上敲出“還行啊”這樣的表達時,發現委婉地說話已經成了自己的習慣。
難怪,很難清晰地去表達什麼。
晚上在家的時候
▶️直接地表達,好像也不要緊?
因為曾經受到過犀利表達的傷害,所以我總不想自己的表達太過“鋒利”,傷害到身邊的人。
但事實上,當我反覆思慮後,試著直白地向雪球表達我的感受時——
“我覺得一般哎,退掉吧。”
她好像也沒有覺得受傷或者生氣。
回覆我:“我也覺得,最近真的瘋狂踩雷哈哈哈哈哈。”
原來,是我自認為別人受傷的門檻很低,但其實也不是這樣。
DAY2
“我們能釋放的,
只有表達欲。”
1月24日
晚上20:00
▶️終於,完完全全釋放一次了。
那天其實在和男友吵架。晚上回到家,我打算找他聊一聊。
以前那些明明介意但沒跟他說過的細節,忽然想一股腦兒全部傾倒出來。
“你少打會兒遊戲會死嗎?每天打,週末打,無時無刻不在打……”
我罵罵咧咧地宣洩著我的不滿,他則坐在椅子上皺著眉頭。
原以為會引發一場激烈的爭吵,但沒想到的是,聽完之後,他平靜地說了句:“那我儘量10點之前結束遊戲吧,行了吧?”
還沒等我回答,他猝不及防地把冰涼的手伸進我脖子裡。
我一下子縮成一團,又好氣又好笑。打鬧之間,一場衝突變得煙消雲散。
當下覺得,這才是完完全全地釋放。
在親近的人面前就會更自在一些,帶著情緒地表達好像也不要緊:)
晚上11點多
▶️真想不出來了,就……枯竭了。
快要11點的時候,我給boss奶茶發了幾個粉底黑字。
過不多久,奶茶發來訊息:“還有其它的嗎?”
抱著職責所在的心態,我又硬著頭皮交了幾個,奶茶也沒有特別滿意。
那時我心裡的os幾乎要抓狂:“啊,我真想不出來了,我感覺自己要枯竭了……”
不過最後,我也沒對奶茶說出這句話來。
很遺憾,「暢所欲言地表達」和「情緒的表露」並不適用於所有情況。
就我而言,向上司表露心聲,是有一定表達壓力的。
當然,奶茶讀到這篇文章的時候,她就知道了。
我猜她會默許,因為是真實的。
但現實生活中,不是所有人都會這樣想、這樣做。
許多情況下,表達的後果不是每個人都能夠承受的。
DAY3
“本質上,
我其實更需要「自我認同」。”
1月25日
白天的時候
▶️差一點,我就放棄了「釋放表達」。
對有些事情來講,釋放表達也沒能換來誠懇的溝通。
就像和父母之間一樣。
但他們還是沒能理解,並訝異於我“怎麼變成這樣了”。
可惜時間的鴻溝在那裡,上面只有一座我們大多數人沒法跨越的大橋,是相互理解。
這會讓我覺得,我的表達不一定能被聽見,它不一定有意義。
晚上10:00
▶️“我遵循自己內心的聲音,是對的。”
在實驗的最後一個晚上,我躺在床上思索。
表達的時候,我發現情緒仍舊無可避免地存在於社交當中。
就好比,我難以拒絕別人“幫忙砍一刀”的請求時,除了顧及對方的感受之外,同時自己內心也會油然生起“我幫不到他/我做得不好/我是不是不應該傷害他”的罪責感。
道理大家都明白,但情緒很難準確地被控制。
所以我想,是否我也缺乏一些「自我認同感」?
內心的我,其實也很需要自己說一句:
“你沒有做錯,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是正確的。”
寫 在 最 後
過去總是很羨慕那些“擅長表達”的人,就像朋友丸子說的,是種天賦。
於我而言,很多時候不是到嘴邊就能說出來的。
開口之前,除了要跨越“敢於表達”這一條界限,更多的是,「太在意別人的感受」、「內心的自責感」、「情緒的控制」等等,是這樣的一條汪洋。
所以直到實驗結束後,其實我也沒能變得更愛表達一些。
生活中有太多事不是表達就能解決的。
而我之所以會形成現在的社交習慣,其實背後早就堆砌了許許多多推動它的緣由。
恍然,其實就像盧梭說的,“人生而自由,卻無往而不在枷鎖之中。”
總結這個實驗的時候,我甚至開始思考:
所有人都需要釋放表達嗎?
或許,有些人本就不需要外向的社交就可以釋懷很多事情,相比起來,「不表達」可能讓他感覺更舒服一些。
這只是一種社交方式的選擇。
而最該被釋放的,其實不是表達的勇氣,而是想去感受的慾望。
我們需要識別出自己內心被經常壓抑的感受:
那些沒由來的沮喪、被無視時的憤怒、羞澀收斂的喜歡、單調生活產生的厭倦、處理人機關係的疲憊.......
定期給自己一些時間和空間,去認真對待它們。
在那些時間裡,想哭的時候哭,想大笑的時候大笑,想去看大海的時候去看大海。
我想你也應該有這樣的一次「釋放」。
像氣球一樣釋放
落地時會覺得“一身輕”了
文 案 伊梅爾達
編 輯 伊梅爾達
人間觀察 vol.OO31
探索 人與人 的相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