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個同事很壞,感覺他總是針對我,做一些對我不利的事。但因為工作關係,我又無法遠離他,我應該怎麼辦?
— 1 —
我覺得你首先得這麼看這件事兒。
萬維鋼老師在他的專欄《精英日課》裡寫過一篇文章,說:
能解釋為愚蠢的,就不要解釋為惡意。
什麼意思?
萬老師舉了幾個例子:
假如你晚上有個重要報告要寫,你正忙得焦頭爛額。結果你三歲的兒子,平時不怎麼找你,今天卻非得纏著你,然後還打碎了一個碗。
那你說他是故意挑這個時候跟你作對嗎?
當然不是。
他根本不理解你要寫報告,他只是碰巧今天想找你玩而已。
為什麼總是很快回復郵件的領導,隔了一天都沒回復你最近發的那封關鍵郵件?是因為他最近對你有意見了嗎?
其實都不太可能。
更可能的是關蓉蓉根本沒有精心準備生日聚會,那天臨時說起來就跟一幫人去了,領導可能根本就沒看到你的郵件。
能解釋為愚蠢的,就不要解釋為惡意。
這裡所說的“愚蠢”,代表著各種無知的、偶然的、非故意的原因。
而這些情況發生的可能性其實遠遠大於惡意。
你想想看,如果你跟一個人很熟,平時關係還不錯,他有多大可能性,突然就對你有了惡意呢?
如果你們不熟,他更沒理由產生惡意。
惡意是小機率事件。
而愚蠢——包括忘了、錯了、漏了、誤會了、累了、被外力耽誤了、不知情,或者純粹就是因為懶——則是大機率事件。
(以上是萬老師文章裡的內容,這篇文章講得非常精彩,更多內容可以去得到app《精英日課》第四季專欄檢視)
所以,如果你覺得有個人很壞,好像總是針對你,那麼首先你先試試這麼看這件事:
能解釋為愚蠢的,就不要解釋為惡意。
— 2 —
那萬一對方真的是個壞人,他真的是在用惡意指導行為,對我不利呢?我該怎麼辦?
去當面對峙嗎?說你為什麼傷害我?你是故意的?還抵賴?我有證據!
這樣可以嗎?
可以。
但這是“低階”的做法。
這樣的做法,也許能制止、停止他對你的不利和傷害,但從此你就多了一個敵人。
沒有人會認為自己是壞人。
就算他做的是壞事,他也一定為自己找到了好理由。
你戳穿他,他也一定會從內心的認知協調出發,把你當成了壞人。
這樣,他才能睡著覺。
這種“壞人記仇”的故事,被拍成了無數電影。
“高階”的人,不會這麼做。
高階的人知道,我絕不能攻擊你的動機。
一旦攻擊了,甚至你大獲全勝了,你就引爆了一個定時炸彈。
高階的人,會這麼溝通:
雖然這份好意,沒有真的起作用,甚至對我有些不好的影響,但是我還是很感激。
如果你能那麼做、那麼做,就更好了。
堅持說,堅持說,對方也會以為,自己做這件事,就是出於善意,自己是好人(這是關鍵)。
然後同樣出於認知協調的原因,他會修改自己的行為,讓自己做的事情符合這個善意的動機。
這樣,他才能睡著覺。
這就是高階的做法。
你說對方是壞人,對方就會變成壞人;你說對方是好人,對方就會變成好人。
聽上去很神奇,但這就是“認知協調”的力量。
利用認知協調改變人,是“高階”的打法。
— 3 —
這種打法的本質邏輯,其實就是:
千萬不要把對方放在你的對立面,而要把對方放在你的同一面。
我們倆是一夥的,我知道你是在為我好,雖然你的行為可能對我產生了困擾,但沒關係,我們一起改正。
當別人犯了錯,你需要指出別人的錯誤時,也可以用這個邏輯。
我舉個例子。
你的下屬小王身上有個小毛病,你應該怎麼指出呢?
小王,你現在有個問題……我覺得你應該……。
你可以這樣說。
但你這樣說,會馬上勾起對方的牴觸情緒,對方會對你產生敵意。
因為,你把問題和小王繫結在了一起,放在了你的對立面。
那怎麼說會更好?
你要把問題外化。
小王,我們現在面臨一個挑戰,我們倆一起來想想看,怎麼去打敗它。
你看,這樣說,你和小王就是好朋友,你把小王放在了你的同一面,而問題是你們的對立面。
你要打敗的是問題,而不是小王。
這就是更“高階”的溝通方式。
把對方放在你的同一面,而不是對立面。
跟孩子溝通也是如此。
小孩晚上不按時睡覺怎麼辦?
千萬不要說:你怎麼回事,為什麼總是不按點睡覺?你怎麼能養成這樣的壞毛病呢?你以後應該……
而要說:寶貝,現在有個壞毛病纏上你了,我們倆一起來想想看,怎麼才能打敗它呢?
最後的話
能解釋為愚蠢的,就不要解釋為惡意。
這裡的愚蠢,代表著各種無知的、偶然的、非故意的原因。
這並不是一種心理安慰。
客觀上來說,這就是大機率事件。
因為真正的惡意並不容易發生,而對惡意的誤判實在是太容易發生了。
那麼,如果就是有人懷著惡意攻擊你怎麼辦?
那你也不要攻擊對方的動機。
而是要利用認知協調改變他。
千萬不要把對方放在你的對立面,而要把對方放在你的同一面。
這就是“高階”的溝通方法。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