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個題目,大家很容易想到的就是當前有志年輕人的自我勉勵,充滿了積極向上的正能量。但如果這句話出自一個耄耋之年的老人,那滿滿的能量足以讓大多數“頂樑柱”汗顏。
張阿姨來自於郊區確切點是距離市區不遠的農村,姑娘是學校老師,條件比較優越,張阿姨也是因為給姑娘看孩子來到城市生活。隨著外孫的長大,自己面臨著“失業”的境況,再住在姑娘家好像略顯的多餘,於是張阿姨考慮到孫子也需要照看,就同兒子合資買套房子,自己居住,戶主是兒子。
在城市裡有了自己的房子,距離兒子家很近,新的生活就這樣開始了。每天早上五點起床(主要是失眠不得不起,睡眠基本靠安眠藥輔助),走到兒子家把孫子和孫女接到自己家,吃完早飯,先把孫女送到幼兒園(家旁邊),然後領著孫子往學校賓士(阿姨不會騎車,坐公交太慢),只有徒步來的方便。將孫子送到學校然後返回買菜準備一家人的午飯(要求必須下班到家準點開飯),吃過午飯,其他人午休,張阿姨負責收拾然後給孫子當鬧鐘(提供叫醒服務),使用真的鬧鐘會影響其他人休息,這是阿姨最偉大,最合理的解釋。終於家裡又剩下自己了,終於可以休息一下了,但身體好像又故意跟自己過不去,渾身都不舒服,用阿姨的話說:“只有在忙碌的時候才能感覺到舒服”。
阿姨的狀態很不好,我試圖去說服阿姨應該注意休息,應該意識到在透支自己的身體,但讓我驚訝的是不只我“旁觀者清”,阿姨自己也“當局者清”,無法正常睡覺以及沒有盡頭的重複勞作,早已讓阿姨痛苦不堪。為什麼兒女生活在城市有房有車,甚至是多套房,自己卻用熬盡最後一滴心血來度過自己的晚年呢?
“活著幹,倒下算”,阿姨你真的不需要這麼拼,或者這真的不應該是你該有的晚年生活。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