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我在出生八個月以後就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了。七八歲之後回到了自己的父母身邊。儘管年幼的我在當時對此並不以為然,但顯然我以後的生活環境已經不比從前。作為一個孩子的幸福生活就此終結,我需要像個大人一樣去解決父母在雞飛狗跳地吵鬧之後依然無力解決的問題。

在我氣憤地寫下很多指責他們的文字之後,很多讀者為父母打抱不平。認為僅僅是我自己沒本事,不關父母什麼事。實際上確實不關他們什麼事,他們本來就是那樣的人,他們一直都會是那樣的人,作為那樣的人做那樣的事好像當然沒有錯,不然還能怎樣呢?

我從來沒有嫌棄過父母給我提供的生活,只是他們在接人待物之中所傳達的情緒,一度讓年幼的我變得不安和恐懼。那種不安和恐懼,讓我在無形之中揹負了太多的東西,甚至一度讓我崩潰和絕望。

我質疑過很多次,為什麼會是我,為什麼爺爺奶奶就不是那樣?如今自己已經二十九歲了,那種不安和恐懼依舊時時如影隨形。我早已經習慣絕望地懂事,默默做好不會引發他們爭吵的一切事情。

我好像沒有了自己,要時時處處遷就別人的情緒。哪怕心裡有多麼的不情願和憤怒。因為知道總有人早就很不習慣,也知道總有人比你更憤怒。發洩和爭吵無非就是火上澆油。

就這樣我在身不由己中度過了我的十多年時光,默默一個人的時候我總是很難過,很想哭。我真的很心疼自己,我也真的很佩服自己。那段時間,我覺得自己真的就是鐵石心腸的一個人,因為我不敢有情緒,不能表現情緒。

這些在我七八歲以前的生活裡是理所應當的權利,總有人問你想不想做某事,總有人怕你吃不飽和睡不好,總有人時時刻刻設身處地地為你著想,在意著你的喜怒哀樂,你的健康成長。

做好孩子真的好累好累。已經厭倦那種生活的我開始奔向另一種自己更向往的生活。我要做自己,我要勇敢地追求我想要的一切,我想成為像爺爺奶奶那樣的人。

初三下半學期我便開始有意識地迴避一個聽話的好孩子該做的事情。高中、大學、工作,這條路被我走得很寬闊。我知道這個我此生唯一的機會,我不想一直將願望和遺憾留在心中。我要去做,努力地去做。

和奶奶的聯絡異常緊密,我需要不斷從她身上得到指引,憑我一己之力,我是遠遠達不到那種程度的。閱讀、實踐、探索、思考,反反覆覆、週而復始。

我做了讓自己感覺到很開心的事情,但有人卻早已奔潰。我也發現生活的真相:遭罪的只能是承受力更強的人,對於弱者,她會癲狂,她會不計代價地自我保護、喋喋不休地抱怨命運的無常。

再回頭想想奶奶,有智慧固然了不起,但心底若沒有愛和善良,那又會是怎樣一副可怕的畫面。忍耐是生活的常態,帶著智慧避其鋒芒地忍耐,更是常態中的常態。

這時我忽然對寫下“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這句話的人佩服得五體投地。他是不是也幾經波折,也經歷無數的磨難和煎熬,才在自己的心底寫下如此氣勢如虹的一句話。

強者都是善於忍耐的,只有弱者才會稍有風吹草動便歇斯底里。為什麼要忍耐,因為不想傷害,因為愛和善良。

不要為難一個已經情緒奔潰、時時處處都情緒奔潰的人。計較只會讓局面更糟糕,讓自己更深受其害。

請繼續智慧地忍耐和消化掉煩惱,輕裝前行吧!

如果生命中真的有光那一定是是愛和善良,適時地忍耐就是對這種愛和善良最好的詮釋。

大概只有“忍人所不能忍”,才能“為人所不能為”。而但凡吃得了忍耐的“苦中苦”,必成“人上人”。強者總是將別人難以做到的事情做得出奇的好。

9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寫給姑娘的最後一封情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