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層邏輯:帶你發現生活的本質」
01 軀體本能
由期望觸發行動、
由情緒面對行動阻力、
由注意力來改變行動方向。
在沒有加入思考和智慧的情況下,
這便是所有動物最本能的行為邏輯,
我們可以稱之為“軀體本能”。
就像被陷阱環套住脖子的老虎,
會直接由逃離的期望來觸發“蠻力掙脫”的行為。
不久後又因為憤怒或恐懼的情緒,
即便脖子已經血肉模糊
卻依然選擇用更大的力氣進一步掙扎。
就像上一刻還死死抱住熊寶寶的熊貓媽媽,
飼養員向它懷裡塞一根它最愛吃的竹子,
注意力便被美食吸引
而鬆開抱著孩子的雙手去接竹子啃起來,
於是孩子便輕易被“換走”帶去做檢查。
軀體本能,是大自然賦予動物最基本的行動邏輯。
在沒有主動加入思考的情況下,
所有動物都在隨著本能的指引而行動著、生存著。
02 軀體本能與我們
在同樣沒有加入過多思考的情況下,
很多時候我們人類其實也並不是在自己面對問題,
而是我們的軀體在透過它的本能反應
來代替我們去面對問題。
就像路口遇到開效能車的人,想與之比比速度時。
也許對於有些人比個大拇指才行,
但是對於有些人,比個小拇指就夠了。
對外界刺激做出本能反應的特性,
可以讓別人透過製造刺激因素,
以觸發軀體本能的方式
來直接“引導”甚至“操縱”我們的行為和決定。
就像在拳擊比賽中,
相比於設下多麼高階的陷阱。
只要能夠刺激對方的情緒、激怒對方,
那麼之後隨意賣出的一個小破綻
就足以讓衝動的對手輕鬆上鉤。
而在這個紛繁複雜的資訊化社會里,
其實我們每天都在面對大量這樣的刺激因素,
擾亂著我們的軀體、干擾著我們的行為。
就像那句“錢是賺出來的,不是攢出來的”、
又或者“有些東西,到老了再買就失去了它的意義”
一個個看似詩意且有哲理的“名句”,
總是試圖給努力學著剋制自己的年輕人
找一個“任性”的理由,
來把他們從與“軀體本能”的艱苦對抗中“解脫”出來,
進而觸發“任性消費”的行為。
又像每每遇到一件醜聞時,
就會被放出來的更加爆炸性的新聞;
以及透過拍攝更容易煽動觀眾情緒的影片橋段
人們越來越懂得如何利用他人的軀體本能
來實現自己的目的。
而我們要做的
不是因為受夠了對抗“軀體本能”的苦,
便藉著別人提供的現成且“合理”的理由
去追求自己的“任性”。
而是要透過不斷積累安撫自己“軀體本能”的方式、
透過與軀體本能的和諧相處,
來保持自己的理性、保持我們在這個嘈雜
且充滿誘惑的社會中的判斷力。
03 我們與軀體本能
其實所有的“任性”終究只是一時的,
因為擁有更多智慧與記憶力的我們終究會發現,
沒有思考與智慧參與的“任性”行為,
並不是總能帶來我們想要的結果。
於是隨著經驗的積累
我們終究還是會向“三思而後行”的行動方式轉變。
而這便是我們從“軀體本能”的手中
逐步去接管自己行為決策的開始。
但與生俱來的軀體本能是很難根除的。
就像再老練的獵手,面對近在咫尺的黑熊,
即便穩得住持槍的手臂,
也難免會出一身冷汗一樣。
我們能做到的只有透過對自己的觀察,
及時發現並剋制來自“軀體本能”的衝動,
從而爭取在每次行動前儘可能地加入思考與智慧。
就像我們常說的:
“不要著急”、“細節不重要”、
“不要奢望太多”等等
其實就是透過安撫情緒、管理注意力、
調整期望等抑制本能行為的方式
來更加理性、高效、從容地面對問題。
看得見、聽得到、聞得著,
但是不急於反應、不慌於行動,
便是我們與軀體本能最佳的相處方式。
也是抽離於軀體的思維意識
能夠從“軀體本能”手中
獲取更多“自主權”的前提。
而諸如“從容不迫”、“不卑不亢”、
“拿得起、放得下”等等
我們所有對美好品質的形容,
本質上其實也都是對人們
能夠克服“軀體本能”的肯定與讚賞。
於是我們會發現,
不被軀體本能所左右,
不僅是社交能力的重要基礎,
其實本質上也是一個人是否足夠成熟的標誌。
發散開來: 動物、人類與人工智慧
對軀體本能的利用,
其實也正是人工智慧的可怕之處。
一來,它們本身沒有像動物一樣的“軀體本能”,
使得它們永遠可以透過冷靜的邏輯計算
來做出最優選擇;
二來,當它們學會了如何利用“軀體本能”
來引導人類時,
它將比任何一個王牌銷售更加懂得
如何透過刺激情緒來把產品賣給不需要的人;
它將比任何一個談判專家更加懂得
如何利用對方的期望和注意力來獲得談判的勝利;
它將比任何一個政治家更加懂得
如何透過煽動人們的情緒來讓其堅定不移地支援它的決策、
如何透過轉移注意力來讓人們淡忘它曾經不堪的行徑、
如何透過降低人們的期望來讓人們安於現狀、安於它的領導。。
如果我們還沒有過銷售、領導者們
透過“技巧”來影響別人的決策和行動方向的經歷,
那麼回頭看看我們人類與動物的“博弈”方式,
其實恰恰也是在利用它們的“軀體本能”。
就像早在叢林時代,
我們就懂得如何透過虛張聲勢,
利用恐懼的情緒把野牛群逼下山崖摔死來完成捕獵;
就像“馴化”動物時,
我們懂得如何利用海豚對食物的期望來使其學會表演;
就像面對兇狠的看門狗,
我們懂得如何利用骨頭或石子來輕鬆轉移它的注意力。
透過對動物習性的瞭解,
可以讓我們更加高效地去引導動物們的行為決策。
那麼同樣,當人工智慧結合了大資料的幫助,
充分並快速地掌握了我們每一個人的
喜好、生活習慣、以及社會關係等等因素時。
它是否也可以更加輕而易舉地
透過“軀體本能”來操縱人類的行為決策,
就像制定更具誘惑性的銷售策略、
就像編寫更具感染力的宣傳標語、
就像定向投放人們各自感興趣的內容,
來轉移或弱化人們對大事件的注意力。
從此潛移默化地接管人類社會,
並讓人們安於其中。
——《底層邏輯-社交篇》(創作中)
底層邏輯的挖掘者,生活哲學的小礦工
邏輯梳理
軀體本能軀體本能與我們我們與軀體本能發散開來:動物、人類與人工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