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頭
幾十年過去,回想起我記憶中的小桔燈,總能想起媽媽當時年輕的臉。和媽媽相處的點滴中,讓我明白我有權利提任何需求,只要合理就能得到滿足。如果沒有滿足,我還可以從中尋找出雙方的獲利點,坦誠溝通直到達成我心所願。
直到我成年,結婚生子,我的孩子長大,我才明白,我被滿足的要求,從來都不是我溝通的方式或技巧,一切都是基於愛。
我是個愛吃桔子的人:
我每年冬季吃得最多的水果就是桔子,桔子種類繁多,營養豐富,果肉汁多,口感香甜,微酸,令人胃口大開,我經常吃到停不下來。
每到冬季,桔子是我家水果盤裡的座上賓,每次購買最多的水果。常吃桔子也是有好處的,整個冬季感冒基本上都找不上我。當然,由於吃的量比較多,上火倒是每個冬季都有那麼幾次的。
這一天,夜慢慢滿過白日的光亮,佔領整片天空,天一點點黑下來。
在書桌前奮筆疾書的鄒小暖終於完成一天的功課。柔和的暖光等下,鄒小暖昂頭看向我說:“媽媽,我作業都做完了,我們今天玩什麼呢?”我端出剝好的桔子和切好的水果,輕輕放在她面前的桌上,開始用心思考。
鄒小暖嘴裡含著片桔子,歪著頭看我,正迫不及待地想聽回覆。我看著水果籃裡色澤橙紅,飽滿圓潤的桔子,腦海裡靈光閃現,一時間有了想法。
記憶中的小桔燈
時間退回三十多年的一個午後,那天我們在課文裡學到了冰心前輩著作的《小桔燈》。她用清麗細膩的詞語,在我面前刻畫出一幅,柔美苦寒卻溫暖的畫卷。
只一瞬,我就被打動了,也想擁有一盞屬於自己的小桔燈。
放學鈴響後,我就迫不及待朝家裡奔去。剛到樓梯口我就大聲的呼喊我的媽媽,一直呼喊到媽媽迴應我為止。
我快步奔進家門,牽起正做著飯的媽媽的手,想讓媽媽快點和我一起出門買桔子,做出屬於我的小桔燈。
媽媽用慈愛的目光看著我,問我為什麼要買桔子?媽媽每次都是這樣,我要什麼總要說出要的理由給她,但只要是合理的要求,我的媽媽從來不曾拒絕我。
媽媽說她正在做飯,做完飯再去買。我不同意,和媽媽商量,就在附近,幾分鐘就能買回來。桔子買回來後,她做飯,我做小桔燈,大家互不干擾,不是更好嗎?
媽媽拗不過我,給我買了桔子,找了蠟燭頭。那天晚上,我做了我人生中第一盞小桔燈。約了小夥伴們,在樓下院子裡遊蕩了一大晚上。
小桔燈背後愛的故事
媽媽對我的要求,大多都會有求必應。讓我從小明白,我擁有提要求的權利。當我提出的要求,不被允許時,我還有可以協商的權利。
不知不覺中,媽媽傳承給我一種有需求要說出來,當不被允許時,找出自己和對方的獲利點說服對方達成自己心願的行為。
成年後,我迎來了我的婚姻。在婚姻關係裡,每當我有需求,我還是一樣坦誠的說出我的需求。當我的需求不被允許時,我總會把我為什麼要這樣做?我這樣做我能獲得什麼?他會怎麼樣?一一和我的先生進行溝通,最終總是能達成我願。
在10年的婚姻關係裡,不委屈自己,不將就,有需求就提出來溝通,每每達成我所願,在婚姻裡自在的做自己。
陪鄒小暖做盞小桔燈
想到這,我打定主意,從桔子藍中挑出兩個肥大橙紅的桔子。一個交給鄒小暖,一個留給我自己,我們兩個一起做小桔燈。
我先做一遍,鄒小暖很認真地看著我做每一個步驟。她用刀小心翼翼地劃開她那隻橘子的皮,慢慢一片接一片,把裡面的桔肉一瓣瓣掏出來,放在盤子裡。
我們掏空了桔皮裡面的桔肉,用繩子拴住桔子中間的提手,找來鄒小暖做橡皮泥兔子的小木棍綁在小桔燈的繩子上。
最重要的一步,需要找一小段蠟燭,放置在桔皮心內,小桔燈就能完成。可現在的我們除了生日基本不用蠟燭,我們找遍屋子裡可能存放蠟燭的地方,都沒能發現蠟燭的蹤影。
我遺憾地看著鄒小暖那張迫切的臉宣佈道:我們無法完成小桔燈了。鄒小暖的臉垮了下去,很快她眼睛一亮大聲說:“我們有閃燈,可以用閃燈替代蠟燭。”我不由得感嘆,現在的孩子思維就是敏銳,不由得有點感傷自己的腦子已經跟不上這個時代的車輪。
我們在桔皮裡放好閃燈,把開關開啟,一盞散發柔光的小桔燈就完成了。
鄒小暖提著小桔燈在樓下院子裡,開心地甩來甩去,又蹦又跳,搖頭擺尾的,像極了幼時歡快的那個我。
一切都基於愛
夜深,看著一臉幸福樣沉沉入睡的鄒小暖,我才明白世間沒有任何事,能超過滿足孩子願望後自己獲得的幸福感。
此刻,我有些了悟。我媽媽滿足我的願望,一定不是因為我找出的雙方利益點。我先生滿足我的需求,也一定不是因為我找出的雙方利益點。他們滿足我所有提出的要求,都是基於對我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