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少有人走的路》是一本暢銷了數十年的經典讀物,我慕名已久,終於在月初讀完。

開篇第一句就是:人生苦難重重。

這是我年過三十才發現的真相——人生旅程真的很苦,人類能平平安安活到老是極其不容易的一件事。

這一句話,也許會勸退很多人。

人們喜歡樂觀的、向上的、展示希望的,不願意去想那些沉重的,看似灰暗的事情。

逃避苦難的真相,大抵是每個人的下意識反應。

正如林夕在某次接受採訪時曾說(大意),聽歌的人把《富士山下》當成悲劇,其實他想要表達的只是一個事實,事實就是如此無常,而我們要學接受。

所幸這本書的作者也給了我們一個重要的啟示——自律是解決人生問題最主要的工作,也是消除人生痛苦最重要的方法。

而推動我們自律的是愛。

我一直相信,被全心愛過的人,會更有勇氣去對抗生活中的種種不如意。

不過一開始對於作者關於愛的定義,我並不十分能理解。

這種不理解,是因為傳統對愛的定義,是一種情感,而作者對愛的定義,是一種意願。

作者對愛的定義是這樣的:“愛,是為了促進自己和他們人心智成熟,而不斷拓展自我界限,實現自我完善的一種意願。”

雖然我對“愛是一種意願”的說法仍然有一點迷惑,但我非常認可作者說的愛的本質。他認為,真正的愛的本質之一,就是希望對方擁有獨立自主的人格。

從這個本質出發,大部分人所謂的愛,其實並非是愛。

甚至很多時候,不過是以愛之名,行控制之實。

只看到了自己“愛”的需要,卻沒有想也不在乎對方到底真正想要什麼,打著“為你好”的旗號,不允許對方有自主獨立的思考和想法。

”我是為了你好,你要聽話。“

”如果不是因為你,我怎麼會忍受這麼多?“

”我是因為太愛你太在乎你了,害怕失去你才會這樣對你。”

......

不知道正在看此文的你,看到這些話,是否會覺得熟悉。

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

前些天因為代孕風波而被推上風口浪尖的ZS,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從她參加綜藝到接受採訪,都可以看出她一直在父母的控制之下,過著父母想要的人生。

看穀雨實驗室對其母親的採訪,我都能感受到一陣窒息。

讓人惋惜的是,儘管ZS曾經試著去求助心理諮詢師,但從這件事情上來看,她已然和父母變成了一樣的人,他們同化成了一體,站在了同一個陣線上。

她沒有感受過真正的愛,也不知道如何去愛。

真正的愛,不是單純的給予,還包括適當的拒絕、及時的讚美、得體的批評、恰當的爭論、必要的鼓勵、溫柔的安慰和有效的敦促。

《少有人走的路》M.斯科特.派克

以上有關於愛的內容,每一個點,都可以細細展開。

適當的拒絕,建立在自我擁有邊界感的基礎上。

及時的讚美,需要我們有一雙能發現他人閃光點的眼睛。

得體的批評,尺寸該如何拿捏掌握。

恰當的爭論,建立在互相尊重的基礎上。

必要的鼓勵,需要我們學會釋放自己的善意與愛意。

溫柔的安慰,是必須學會傾聽以及擁有同理心。

有效的敦促,需要我們去了解對方的特點,並耐心學習思考有效的辦法。

這一切,建立在已經逐漸擁有完整的人格上。

也就是說,要真正的愛他人,同時得學會愛自己,不斷去完善自己的人格。

這其實並不容易,尤其是對於從小沒有從父母那裡習得愛的人來說,更是困難重重。因為他們從來沒有感受過真正的愛的好處,因此更迷茫,面臨困境也更容易繳械投降。在對待人類不懂或需要努力的事情上,逃避偷懶總是比直面來得更容易。

可是這並不代表我們不可以做到。

當我們有勇氣去直面痛苦和真相,去承擔自我心智成熟旅程中的責任時,改變就發生了。

8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關於保質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