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想戀愛、結婚、生子?
有人說,這個城市太冷漠,我想有個人,陪伴孤單的自己;有人說,這個城市太吵雜,我想找一處靜謐角落,安慰躁動的靈魂。有人說,夜裡能有個人說一說話,挺好的;有人說,吃飯有個人一起,挺好的;有人說,難過了有個懷抱,挺好的;有人說開心了,有人陪著熱鬧,挺好的……
恩格斯說:婚姻是為了私有財產的傳承。我不確定誰是我的子女,只有婚姻,才能讓我有安全感,才能讓我能放心的把自己的私有財產,交付。
傳統觀念說:人死了就沒了,我得讓自己的香火延續下去,我得以血脈的方式傳遞我的基因,讓我得到"意義上"的永生。(西方普遍認為人有來世,我們對這個觀念始終抱有懷疑態度,所以認為香火繼承是最實際的)
勞動者說:男女搭配,幹活不累。只有組成一個"單位",而後分工明確,才能讓自己的生活水平更上一層樓。
老一輩的人說:那時的我們沒有退休金、養老金的制度和觀念存在,只有結婚生子,才能保證自己老來無憂。養兒防老,大家都是這麼做的。
戀愛中人說:愛情是流動性的,人是缺乏安全感的,我不希望對方今天愛一個、明天又愛另一個;我不希望愛情是跟新的人體驗舊的事物,而是跟舊的人體驗新的事物;我不希望同樣的心酸重複性的上演,至於快樂,只要有愛,每一天都很快樂……
什麼是婚姻,一千個人裡一定有一千種不同的看法。但我想大多數人對於婚姻,都是渴望從一而終的,就像結婚時我們的誓詞說的那樣"你願意娶(嫁)對方嗎?不論對方貧窮還是富有、年輕抑或衰老,你都願意伴左右、陪終生嗎?"我想,這才是婚姻的本質——陪伴。也正因為這樣,在這個物慾橫流、利益燻心的時代,才有那麼多人羨慕那些年"書信慢、車馬遠"的愛情。
這世上不會有兩片相同的葉子,人慾又是一個變化不斷地東西,兩個人相處的過程中,難免有磕磕碰碰。那麼,當矛盾出現,我們又該怎麼處理呢?結婚後,發現妻子沒有包容心,又該怎麼引導和教化呢?
接下來,我們從"自我"的角度,談夫妻相處及包容心:
以身作則、言傳身教:"中國是不缺聰明人的"——這是世界對中國人的認可,也是許多專家、大師對中國人的認可,在許多場合我們常常能聽到這句話。
問題在於:中國人普遍都是小聰明,缺乏大智慧,又好吃懶做——柏楊《醜陋的中國人》
也正因如此,我們常常能看到以下這些場景:
1、 開會時,領導在臺上對著PPT講得不亦樂乎,下面的人聽起來也是頗有道理的,但總有那麼幾個人一臉茫然,或是滿腔怒氣。
2、 佈置作業時,老師在講臺上不斷強調"今天就不做那麼多了,你們回去簡單把……就行了"。但儘管作業已經佈置得非常少,只要還有作業,學生一定是不開心的。
3、 沙發上,丈夫躺著玩手機、抽菸,不時還忘記提醒妻子"你待會把地掃一下、再把衣服放到洗衣機裡,再去做飯吧……"不管丈夫的語氣多麼溫和,不管丈夫叫妻子做的事多麼輕而易舉,妻子一定也會心生不悅。
……
為什麼會出現以上的場景?
1、因為佈置任務的老闆不是實際操作人,永遠不會懂得實操的困難。領導的工作佈置得再有條理、身旁人聽得再清晰明瞭,但是實操人永遠也做不到。
2、首先我們不排除學生貪玩不想做作業。但除此以外,因為老師們的交流不足,導致作業的總量太多,大大影響了學生的個人時間和休息時間。
3、丈夫的行為雖然看起來沒有什麼太大問題,讓妻子做的也都是一些小事。但問題就在於:小事的總量如果多了,那就是一件大事了。而且,你坐著、我忙著,會造成妻子的心理不平衡。
以上的問題也不是不能解決。領導、老師、丈夫其實只需要親力親為實踐自己的想法,便能很好的感化對方,激起對方的好勝心和積極性。只可惜,這樣的智慧許多人是沒有的,更多的人只願意活在自己的小世界中,樂此不彼。即使有些人知道親力親為的道理,但還沒開始行動,便已經想著放棄,因為太累了——懶惰使人疲憊。
如果你是一個不能接納別人想法的人、一個但凡遇到點問題就情緒化的人,那麼你便也無法要求對方要具備包容心、要能求同存異。情緒是會感染的,你想要對方是一個什麼樣的人,首先你要做一個這樣的人。
設身處地、調整心態:有句話是這麼說的:你是什麼樣的人,你眼裡的世界就是什麼樣。
偏偏人大多都是不願反思自己的,但凡反思,很多時候也不願承認自己有錯。反而會找許多冠冕堂皇的理由來掩飾自己的錯誤。有的是為了維護所謂的自尊,認為認錯是丟了面子;有的本就狂妄自大,認為自己就是全世界的中心;還有的是單純的愚蠢,發現不了自己的錯誤。
不論什麼樣的原因,但凡心中只要種下了"偏見",那麼任對方如何做、做到什麼樣的地步,都是得不到你的認可的。自然而然,你也便會覺得對方"人品不好"、"沒有涵養"、"缺少包容心",說到底,這還是你的問題。
同樣的道理,我想起了多年前的一件事:
某年春節,我隨父親從城裡回到老家過年。我是很小的時候就搬離了老家的了,十多年都沒回去過。這一次回去住了幾天,驚奇的發現,老家裡的人基本上都不鎖門,白天也就算了,有些住戶甚至大晚上睡覺也不鎖門。於是我就好奇的問奶奶"為什麼大家都不鎖門,不怕人家偷東西嗎?城裡出入基本上都會隨手關門"。
奶奶意味深長地看著我,笑了一笑說道:孫兒啊,你覺得好人多還是壞人多?我說:好人肯定有,壞人也不少,但是偷東西的估計不會很多,不到萬不得已誰也不願意偷雞摸狗。
奶奶說:"這就對了。這個世界不偷東西的人還是要比偷東西的多得多的,但我們不能因為有一小部分人偷東西,就認為大家都是小偷吧。東西丟了沒什麼,說到底也是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東西,無足掛齒。但如果人的心上了鎖了,這輩子要再開啟,那可就難了。"
聽到此處,我突然想起曾經見到過的一個案例:說是一個大學的圖書館居然沒有圍牆也沒有門,有人就疑惑的問館長"為什麼不設圍牆,不怕圖書被偷嗎?"館長當時的回覆我基本上也忘了,但是年底清點書籍時,卻驚訝的發現書不少,反倒多了。在這件事情上,我是這麼認為的:
第1, 讀書人的東西不能算偷,只是借走了而已,看完了總是會還的。看完了沒還,基本上還是時間比較緊張,沒有時間拿回來罷了;
第2, 書是天下書,文化和文明是大家的,設立了圍牆反倒讓想讀書的人進不來了;越來越多的人學不會禮義廉恥、修不得文化教養,往大了說是天下的損失,往小了說至少也是家庭、城市、國家的損失。
第3, 圍牆和門,只能防君子,永遠也防不住小人。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小人愛財,你還得增加人手防範,無形中學校又要增加一筆支出。
多把人往好處想,你的世界裡便都是溫柔;多把人往壞處想,你看誰都是麻煩。你是什麼樣的人,你眼裡的世界就是什麼樣!
旁敲側擊、諄諄善誘有些話總歸是沒辦法直接跟對方說的,兩個人關係再親密,基本的敬畏和尊重還是要有的,對方的心情和情緒還是要適當照顧的。這時候,第三方就能很好的解決我們不能開口的問題。
我認識一位心理諮詢師,同時,他也在大學任教。閒談也好,請教也罷,每每跟他相處時,都被他語言的藝術折服。
記得有一次搭他的順風車回家,他的夫人為其導航,恰好那天有一條他們常走的路正在維修。那天已是深夜,他的夫人因為疲憊想早些回家,但又不知道最快的路正在維修。他暴躁的夫人一再催促他走常走的路,他一再解釋那條路正在維修。但是他固執又暴躁的夫人並不知道那條路在維修,哪裡聽得他的解釋?當著後座的我,對他是一頓亂髮脾氣。
因為我們也認識了許久,對這樣的場景我早已是見怪不怪,索性閉上雙目假裝睡去,任兩人的動靜再怎麼大,我也堅決不睜眼。
後來,他的夫人把他趕到了副駕駛,自己坐上了駕駛位,向著那條維修的路奔去。果然,這條路正在維修。
一般來說,這種情況下許多男人莫不是一副小人得志的樣對自己的夫人指指點點——指出她的錯誤,罵她幾句,順帶鞏固鞏固自己的地位,讓妻子以後乖乖聽話。再不濟,也要嘟囔幾句。
但這位教授不是,他安慰妻子說道:沒事,再掉頭回去就行了。剛好過兩天你不是要跟姐妹出門嗎?記得也提醒她不要走這條路,免得白跑一趟。
過了幾天,如往常一樣,搭順風車的我坐在他的後座,車行駛了好一會兒,他突然開口說道:真是太搞笑了,今天有一位學生找到我,說自己的心理測試出了問題,轉不了專業,問我怎麼解決。
我問他怎麼回事,他說大一報到時填了學校的一份心裡測題,當時也沒在意就亂填了,結果現在想轉專業,想去的那個專業的主任死活都不收他,說他的心理嚴重變態,怕他哪天把學校都炸了,自己擔不起這個責任。
我又問他,當時沒人提醒你好好作答嗎?他說當時是在電腦上做的答卷,宿舍的人都叫我認真寫,但我不是玩性比較大嗎?就沒當回事,所有選項都往壞了選,就想看看會怎樣。
"想想都笑死人了,小孩子做事不知輕重,什麼都當作兒戲。其實吧,一份心理測試並不能說明什麼,畢竟每個人、每個年齡、每個時間段的心理或多或少都會不同,昨天抑鬱今天可能就很快樂,今天快樂明天有可能就很憂傷。但問題並不在於這份測題的答卷,問題在於他的固執和兒戲有可能就讓他畢不了業……就像走錯路問題並不大,大不了再掉頭繞回去就行了,但如果因為走哪條路而亂髮脾氣、傷了感情、傷了身體,這就不值得了。如果還有外人在,又讓自己掉了身價,這多不好!"
一路上,他說了許多。我知道,他是在指責幾天前妻子因為路的問題跟他亂髮脾氣,但就指責的部分,他也是點到為止,說的更多的,是其他的趣聞趣事。她的妻子似乎也聽出了他的話裡話外,並深刻的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突然轉頭面向身後的我,說了一聲"小葉,不好意思啊,前兩天讓你看笑話了!"
我笑了笑,沒有回覆。在這次的事情上,朋友先是在妻子犯了錯誤之後安慰她,讓她不要慌張,以穩下心來開車。因為當時夜已深,她妻子的狀態是極其不好的,與其一味的謾罵,不如就忍一時風平浪靜。過了幾日,見妻子的狀態特別好,有說有笑,於是他便旁敲側擊借用學生的事,向妻子說明了前幾日她的不是,同時,也向我宣示他的家庭地位,順帶教教脾氣暴躁的我,該怎麼與人相處。可謂是用心良苦啊!
類似的事在他的生活中數不勝數,這裡也不一一列舉了。他懂得避重就輕,從不火上澆油的性格,讓他在生活中受了許多委屈,但卻也讓他的人際關係和與家裡人的感情更加親近。我想,這就是所謂的"智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