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安東尼·羅賓說:“人生最大的財富便是人脈關係,因為它能為你開啟所需能力的每一道門,讓你不斷成長,不斷地貢獻社會。”

人的一生離不開交往,但相處之道並不容易。

若想登頂人生高峰,一定要懂得與人相處。

而人與人之間,相處最舒服、最長久的關係,不過是彼此間真誠相待、懂得換位、相互包容。

01

真誠相待

一位哲人曾說:

“能入我心者,我以誠待之,不入我心者,不屑以敷衍。”

真誠,對自己真,待他人誠。真誠待人,自然會被真誠相待。

《孟子·離婁上》裡寫:“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

品行最高處,便是誠以待人。

著名的華人首富李嘉誠,年紀輕輕便開始創業。

有一次他與外商協議轉讓股份時,儘管狡猾的外商百般刁難,他仍盡力完成要求,結果最後還是被拒。

失望的李嘉誠儘管生氣難過,但並未遷怒於外商,反而微笑禮貌地與外商握手,並說:“儘管這次不能合作,但我誠心想與您交朋友,希望以後還有合作機會。”

外商愧疚的看著真誠的李嘉誠,回心轉意答應了合作。

傅雷先生說:“一個人只要真誠,總能打動人的,即使人家一時不瞭解,日後也會了解的。”

真誠是一種不加修飾的透明;是一種沒有面具的真摯;是一條通往成功的康莊大道。

人與人相遇靠緣分,心與心相知靠真誠,心誠交善友,品正遇貴人。

真誠待人,不為世人所惑,不為世道所變。

02

懂得換位

《了不起的蓋茨比》中寫過一句話:

每逢你想要批評別人的時候,你要記住,這個世界上所有人,並不是個個都有過你擁有的那些優越條件。

任何人,任何事,只有懂得將心比心,才能更融洽。

讀過這樣一則故事:

一個盲人走夜路,手裡總是提著一盞照明的燈。

人們都很好奇,就問他:“你明明看不見,為何還要照明呢?”

盲人說:“我提著燈走夜路,既為路人照亮了路,同時別人也容易看到我,不會撞到,這樣既能幫助別人,又保護了自己。”

換位思考的本質,就是把視野放寬,從不同角度立場看待自己和他人。

盧梭說:“當我們愛別人的時候,我們也希望別人愛我們。"

當我們拿花送給別人時,首先聞到花香的是我們自己;當我們抓起泥巴拋別人時,首先弄髒的是我們自己的手。

愛出者愛返,福往者往來。

未經他人苦,就別輕易定義他人,更別要求他人大度。

懂得換位,將心比心,用心感受他人難處,理解他人不幸,體諒他人不易,這是生而為人的善良。

03

相互包容

《菜根譚》中說:

“路徑窄處留一步與人行,滋味濃時減三分讓人食。”

人與人之間最大的修養是相互包容,擁有包容之心才可福運綿長。

《省心錄》裡有一句:“和以處眾,寬以接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

以包容的胸襟處世待人,是每個人都應具備的一種處事智慧。

康熙年間,在文華殿擔任大學士兼禮部尚書的張英家與鄰居葉家因院牆發生糾紛。

張家人生氣的修書送給張英。張英見信深感憂慮,回信:“千里家書只為牆,讓人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家裡人頓悟,隨即令家丁後退三尺築牆。葉家深受感動,命家人也把院牆後移三尺。

從此,張、葉兩府消除隔閡,成通家之誼,“六尺巷”也由此得名。

胸襟寬廣者,因能容忍之過,往往也能收穫更多心胸豁達的朋友。

包容是石縫裡長出來的嫩芽,它能消弭仇恨,讓人拾取力量,收穫溫暖。

日本有句諺語:沒有無刺的玫瑰,沒有毫無瑕疵的朋友。

為人處世,要懂得適可而止,學會用一顆寬容的心,去包容,去理解,方能給自己心靈鬆綁。

人生不過匆匆數十載,經歷得越多才能越明白,放過別人就是寬恕自己 。

心寬天地寬,對他人多些包容,路才能越走越寬。

韓國作家高喆錘在《人與人之間》一書中說:

“如果懂得維持良好人際關係的方法,那麼人生的成功,就有百分之八十得到了保障。”

這世上,人心難測,真情難求,能有一段長久的關係,是一輩子的福氣。

願我們不負遇見,珍惜陪伴在你身邊的人!

6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小S為愛力排眾議:婚姻幸福與否,冷暖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