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複雜或簡單,在於你的認知。
生活,簡單或複雜,在於你的內心。
特別喜歡這樣一句話。面對複雜,心生歡喜。
這和羅振宇跨年演講中提到的“面對複雜,保持歡喜”,有幾分相像。
但我想,“心生”和“保持”還是不同的。
瞭解一個人的“相”,可以從外顯,察覺到一個人內在來。
中國有一種相術,如手相、面相等,透過對外在形象的觀察分析,觀測出人的命運。
一個人的精神狀態完全可以透過表情、姿勢等外在的表現看出來。
相由心生,歡喜由心。
而保持,需要一點外力。
保持,也需要心的韌性。
在歡喜面前,我們自然是希望,能夠由心而生,由心而發。
當沒有達到”心生“的能力和慣性之前,可以先給予”保持“的力量。
保持歡喜,保持簡單。
這樣的保持,需要我們先放下自我。那怎麼才能做到,有三個建議。
第一,接納。先讓自己放下非要看明白一些事情的執著心,鑽了牛角尖還不自知。
第二,覺醒。我們很多人經常講的覺察力,就是你能不能夠感受到自己此刻的思維模式。有覺察力,接納才會有效。
第三,行為。你要去做一些行動,做些行動去逐漸地改變。
放下自我,予以保持。
世界複雜與否,生活複雜也罷,不過就是一個人內心的體會感受和認知覺察。
你簡單了,想什麼就單純,這個世界就變簡單。
心簡單了,看什麼都順暢,我們的生活就簡單。
芒格說,我們有個秘訣:我們不求知道很多。我桌子上摞著一堆東西,這堆東西解決了我的大部分難題,我給它起了個名字叫“太難”的一堆。
我總是把東西扔到“太難”這一堆裡。偶爾來到我手邊的是很簡單的東西,我很輕鬆地就做了,這是我的處世之道。所有東西都扔到“太難”的一堆,少數幾個簡單的東西,我可以不假思索地決斷。
物質的東西,複雜的事物,追求起來永無止境。而內心的簡單、自在、滿足,才是歡喜的發源。
慢慢地,就養成了一種習慣。
一種簡單幸福,一種自在滿足的習慣。
要是累了,停下來,看看天空,繼續你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