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們的
四口小家模式,
返回老家與公公一起生活快一年了。
越發的覺得,
想要了解公公婆婆,
需要跟他們生活在一起,
這種生活不是不沾柴米油鹽,
而是要去拼命嘗試沾沾柴米油鹽醬醋茶,
公公是一個自律能力特別強的老人,
每天早晨牛奶,
每天戶外走路,
每天每頓吃飯就一碗,
體重從年輕時到現在這個年齡,
一直在保持在140斤上下,
不曾動搖。
相處一年來,
這份自律著實讓我敬佩不已。
公公容易健忘,
雖然有反覆的語言,
只要用心觀察和傾聽,
會發現這些反覆卻是出於牽掛的操心,
屬於他獨有的表達方式。
公公說話不多,
他不喜歡人總是約束著他,
更不喜歡嘮叨指揮他做什麼,
問一些複雜的問題,
更不喜歡對他解釋一大堆。
因為老家住的平房,
今年較冷,
爐子都生在每個房間,
客廳沒有,
每餐都會送去他的房間,
每餐結束,
只要他能記起,
總會把自己的碗筷放到廚房,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
公公承擔起了買餅子饅頭的任務,
我們也自然而然順應這件事,
成為家務當中,
必不可少的一項內容,
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
公公漸漸退出了我和昊爸管孩子的行列,
主動去車站接下午放學回家的女兒。
我們慢慢地建立起一種默契,
我和孩子們把他能嚼動的好吃的,
悄悄放在他能看到的地方,
等他睡醒把它們吃了,
或者送到他的手裡,
惹得他推推讓讓,
最後開心地收下。
每頓餐食的軟糯,
成為家裡的伙食標準之一,
這個標準讓全家感覺很踏實。
公公喜歡將他過去的經歷,
自豪地敘說著他參加工作中發生的故事,
我們從感覺反反覆覆的煩躁中,
逐漸過渡到自自然然的傾聽中,
為這個過程的變化,
為孩子們,
也為自己,
深感欣慰!
除了聽他講過去的故事,
談論他今天看的電視劇內容,
簡短的問候,
房間冷暖,
餐飯軟糯,
我的話很少,
對於旁人說的一些細節,
對於公公來說,
我和昊爸皆是允許,
或許是這樣默默的關注模式,
公公的歸屬感,
存在感,
從婆婆離世之後,
逐漸恢復了起來。
我們這些晚輩,
也在與公公的朝夕相處之中,
感受著: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
的
家的傳承,
和
不同表達方式,
的
溫暖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