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常言道“萬物皆有靈性”,這裡所言的“靈性”實際上就是一種“暗物質”,之所以稱靈性為暗物質,那是因為迄今為止人類還沒能採集到具體的靈性物質標本,更無法用有形之物去對應無形之概念,於是乎便有了“信則有不信則無”一說。這一客觀實際,心理科學屬性的本身便可佐證。

“暗物質”是一個統稱,其種類繁多複雜不說,同時還具有難以想象的深淺度之分。僅就暗物質的概念而言,就不是一個恆古不變的定義,因為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與發展,很多“暗物質”已經被具體的物質化了。例如:光、電,分子、原子與粒子等,這些物質現象在人類文明的初級階段,都是以暗物質形式存在的,並且也是有些能感覺得到,有些根本就感覺不到,但不管你是否能感覺得到,根本就不影響它們的存在。於是乎,我們用起碼的邏輯思維去推理,尚待挖掘發現的暗物質一定還有很多很多。

做為一個潛心研究的心理科學工作者,更有機會接觸暗物質存在的空間與形式,儘管這些暗物質的表現形式是形形色色,但只要你認可它們的存在,總能捕捉到一些具體的端倪來。這是一個多年前的案例,當時有個家長無意中提及到失眠問題說:她每天半夜都能看到自己3歲多的孩子玩洋娃娃,並且有聲有色的,同時還讓家長把電視開啟她和洋娃娃一起看兒童節目。她找過很多巫師、大神小仙看過,都說孩子著鬼魔附身了需要驅鬼降魔,結果,折騰來折騰去的,一點效果都沒有。

當然了,我既不懂得法術,又不會驅鬼降魔,所以只能從心理科學層面去解析原理,找出問題的癥結所在。經過引導,孩子斷斷續續的倒出一些緣由來,大概意思是每天半夜洋娃娃都叫她起來一起看電視節目。我也向家長了解了一下洋娃娃的來歷,當我得知這是一個二手的洋娃娃時,瞬間就跳出了一個詞彙,那就是“暗物質”,儘管當時也沒有任何可以佐證的依據,但事實就是最好的佐證。我讓家長把舊的洋娃娃燒了,再給孩子買一個新的,說來也奇怪,從那以後孩子再也沒出現之前的現象了,我的結論是“暗物質的作用力不在了”。

看到這裡,想必會有很多人持懷疑態度,覺得不可思議。其實我們每個人身邊也都有一些這個不信,那個不怕的人,誠言,這種事情在這類人身上很難發生,這便是我前面說的“信則有不信則無”,因為你不相信,所以,能量小的暗物質根本就影響不到你,或者即便是有影響,你也感知不到,這便是一種科學的解釋。

眾所周知,我們很多人所謂的科學,往往是特指科學的發現和成果,其實,科學最具積極意義的是“科學態度”,並不需要也不可能每個人都能成為科學家,但需要有一個正確的科學態度,那就是我們的認知不要侷限於現有的發現,對未知領域的存在需要有肯定的態度,這樣才能不斷的去發展進步,逐步的去發現諸多未知與暗物質。

2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婚姻中,不去表達,比不愛更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