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快過年了,團圓的氣氛越來越濃烈,受疫情影響,各級陸續下發了就地過年的相關檔案,今年春節就地過年將成為大多數人的選擇。

余光中先生的《鄉愁》大家都耳熟能詳。改寫的版本更符合當下。

從前

鄉愁是一張張火車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現在

鄉愁是那惱人的新冠疫情

我在這頭

父母在那頭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彼此的思念,是這樣揮之不去,它盤旋在父母子女眼前,縈繞在耳邊,沉澱在心裡。

父母對子女,子女對父母,雖然並沒有西方社會那樣外在的表達,內在卻是一樣的,都是熾熱濃烈的愛。

又到了回家過年的時候了。

父母之愛子,當為之計深遠。

或計富足,或計權力,或計平安,或計幸福,無論計的是什麼,都離不開對代價的蔑視,父母對於子女的愛向來不講回報,傾心以待。任何時候展現給子女的都是最光鮮亮麗的一面,從來不會提及自己的難處,所有的苦累都藏在了別人無法觸及的角落裡,從來不拿出來。

子女對於父母的愛,同樣單純。無論一年中遇到了多少挫折,多少委屈,都與父母一樣,盼望過年回家,面對面,聊聊天,聊聊一年的收穫,聊聊來年的打算,簡單的話語中,燙平彼此一年來心裡的折皺

回家過年,永遠是所有人無法抹去的心結。

回家過年,趙總、錢主任、孫總監、Baby李,都會“現出原形”,重新變成狗剩、皮蛋、翠花、小玲,無論在外面是什麼樣的,回到故鄉,仍然是平等的,大家都會展現出真實的一面,表現出更好的一面。

過年回家,不僅僅是形式上的那麼簡單。

回家過年,每個人都回到生命的起點,回到最初的空間,回到最原始的價值世界,一個人辛苦一年回到家鄉,就是要與故鄉來一次心理的聯結,要接受一次精神的洗禮,重新加固來年在外奔波的心理支撐。

過年回家,不是地理上的位移那麼簡單。

回家過年,離開、歸來,不是位置的變動,不是候鳥的標籤,不是毫不費力就掛在嘴邊的北京、上海和紐約。故鄉的親人們,或感性、浪漫,或嚴厲、實際,或沉默、堅強,或淡然、順服,或急躁、粗暴,卻都有不著言辭的深情。

今年,也許要就地過年了,曾經可以面對面輕易化解的壓力變得遙不可及,如何緩解父母子女間那種深入骨髓的思念之苦呢?

就地過年,可以利用各種手段,吃的、穿的、看的、擺的,不論是買的還是做的,不論價值的高低,都表明了關心。

就地過年,可以利用各種場景,走路時、地鐵上、超市裡、網路上,多多表達善意,一個禮貌的問候,一個隨手的關注,善意會在彼此間流淌。

就地過年,只是暫時的,父母子女對於團圓的渴望是無盡的。父母親人們,都以某種方式承受著,並將過去的歲月賦予子女,他們的生命淌進子女的生命裡,而子女的生命,亦是父母的支流。

就地過年,暫時切斷的只是炕頭床前面對面聊天的溫暖,永遠無法切斷無窮無盡的不可言說的血脈聯接。

11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再說窮與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