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害怕自己閒著,認為閒著是不務正業,是浪費時間;似乎只有忙碌,才是對時間的充分利用,才是對自己的負責。
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沒有計劃的忙碌,沒有方法的忙碌,其實也是一種對時間的浪費,對精力的肆意揮霍。
警惕讓你沒有時間喘息的工作如果一份工作,把你幾乎全部的時間都佔用了,讓你忙碌到沒有時間安安靜靜聽一首歌,沒有時間沉下心聽一個小時的網課,那麼,你就要警惕了。
曾有一個朋友在流水線上班。
他的工作,從上午八點開始,如同機器人一般,不停地重複,一直做到下午七點。在這期間,連上廁所的次數都是有限制的,一天最多三次。
每天一下班,感覺全身的元氣被抽乾了一般,吃完飯,只想睡覺。根本就沒有精力再去學習提升自己。即使睡著了,也會經常夢到自己在流水線幹活。
我聽了以後,就說:白天在車間上班,晚上在夢裡上班,一天24小時都在上班,真是勤奮啊。
這份忙碌,能夠換來成長嗎?
不能。
這份忙碌,換來的,只有身體在超負荷的勞動下的被摧殘,只有思維在不斷重複的勞動中變得遲鈍。
一份好的工作,必然是既有錢,又有閒。
選擇一份工作,即使沒有錢,也一定要有閒,每天能夠擁有足夠的屬於自己的時間,用來提升自己。
有的老闆提倡加班,把員工的時間壓榨得所剩無幾,還說:加班是最好的成長。
這種說法是錯誤的。
一個人成長得快慢,不僅僅在於工作時間的長短,更在於業餘學習時間的長短。
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只有一邊學習方法、理論,一邊實踐、工作,人才能快速地成長。
一味地強調工作,沉溺於實踐,不去學習新的理論,只能是用自己過時的、效率差的方法在工作罷了,哪能取得大的效果呢?
一個人能否在職場中進步得快,不在於他有多勤奮的工作,而是在於他是否勤於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讓自己變得值錢,才是明智的選擇。
讓自己變得值錢,比賺錢更重要。
別用忙碌“逃避”自己有的人,喜歡用忙碌來令自己忘記焦慮,獲得一種虛假的“踏實感”。其實,這是一種逃避。
沒有計劃的忙碌,僅僅是自欺欺人罷了,並不能帶來工作上、生活上的實質性的改變,反而錯失了改變境遇的大好機會。
勇敢一點,去面對真實的自己,與自己來一場深刻的對話,看看自己到底在害怕什麼,思考如何去有步驟地解決問題。
不要怕自己走得慢,只要自己在有節奏地向前走,自己的方向沒有錯,那麼就安下心來前進吧,你終會到達。
你會發現,與其一刻不停地如同陀螺一樣的旋轉,不如有效的忙碌,把剩餘的時間用來休息,用來提升自己。
如此,才能真正化解焦慮。
有人做過一個拆字,忙,就是心亡。
我們走得太快了,漸漸忘記了當初為何出發,好像忙碌變成了一種慣性,不曾停下腳步來進行反思。
適當地停一下腳步吧。
這不是在浪費時間,而是在調整自我。
沉下心來反省自己,會讓自己的忙碌變得更加有價值、更有節奏,讓自己的腳步變得更加輕快,讓自己能夠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