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可貴的東西是什麼?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比如裴多菲的答案是: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顯然,在裴多菲看來,人生最可貴的東西就是自由。
人生最可貴的東西是自由,這個答案估計絕大多數人也是贊同的。因為喜歡自由是人的天性,沒有人天生犯賤,喜歡被束縛抑制。從小孩子身上,就可以直觀的看出人的本能是喜歡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只是由於後天生存的本能和發展的需要,才不得不屈從於環境,受制於他人。
自由是相對於不自由而言的。人的不自由體現在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兩個:經濟與思想。經濟的不自由,是最直接的。大多數人窮其一生都在為衣食住行的生活奔波操勞,想過的富足有餘,甚至能隨心所欲,但實際上卻沒有多少人能做到。所以,經濟的不自由往往是伴隨人的一生的。思想的不自由,就沒那麼直接了。有人說,腦袋長在脖子上,你想什麼別人也不知道,怎麼就不自由了呢?這其實是誤解。這裡說的思想不自由是指自己不能獨立自主、自由自在的思想,而要依賴別人的思想、或者被別人的思想所左右。其實,絕大多數人一生的思想都是人云亦云、隨波逐流的。
人的本性向往自由,可是後天環境使然,人又很難自由,所以自由就變成人生最稀缺寶貴的東西。特別是經濟自由與思想自由,更是一切自由的根基,成為很多人畢生追求的目標。
經濟與思想的自由理想遠大,但其前提卻很現實,就是經濟與思想的自立。經濟的自立很容易理解,就是憑一己之力,不仰賴他人,創造一定的物質條件,使自己能養活自己及該養活的人。這個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也不難。思想的自立理解起來不易,做起來更難。而且經濟與思想的自立這兩個東西也不是高度一致的。有些人經濟非常自立了,但思想卻不能自立,比如那些世襲富貴的人,比如那些透過冒險或僥倖富貴的人。有些人思想非常自立了,但經濟卻不能自立,比如歷史上那些多如牛毛的聖人先賢們,雖然給人們貢獻了影響久遠的思想和行為準則,為後世萬代敬仰,但自己在生活上卻一生窮困聊倒、不能自給。更多的人則是經濟和思想都不能自立,畢其終身,都在經濟上碌碌無為,思想上渾渾噩噩。只有極少數的人才能做到經濟與思想同時完全自立、傲視人生。
孔子曰:三十而立。三十歲也被稱為而立之年。這是孔子那樣聰明智慧且勤奮好學之人的而立標準。實際上有多少人能在三十歲的時候就能靠自己實現完全的自立呢?特別是經濟和思想的同步完全自立?可以說是鳳毛麟角。
《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套用在這裡就是,大丈夫恥於經濟與思想不能自立,勇於追求經濟與思想的自立。只有經濟與思想自立了,才能實現經濟與思想的自由。反過來說,高度的經濟與思想自由,也能促進經濟與思想自立的儘早實現。
關於自立,有一句話說的非常好: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情自己幹,靠天靠地靠祖宗,不算好漢。
關於自由,還是裴多菲說的好: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