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蘭友 圖|網路
周總理有一次接見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受到了對方的“刁難”。
基辛格說:“我發現你們中國人走路都喜歡弓著背,而我們美國人走路大都是昂首挺胸!這是為什麼?”
這句話惡意雖然不大,但一聽就是為難人的話,暗自諷刺中國人。
周總理如果順著他的話說,肯定讓美國看不起,如果逆著說,又容易發生矛盾。
周總理風輕雲淡地說:“這個好理解,我們中國人走上坡路,當然是弓著背,你們美國人是走下坡路,當然是昂首挺胸。”
說完,兩個人都哈哈大笑。
一句話四兩撥千斤,既正面回答了基辛格,又稍稍地為自己國家扳回顏面。
說話,是一門藝術,更是一種智慧。
說話前你是嘴的主人,說話後你便是嘴的奴僕。
不要小看說話這門技巧,這體現出了你全部的情商和智商,乃至影響你人生走向。
凡成大事者古今中外,都深諳說話這門技巧。
睿智詼諧如白巖松,詼諧滑稽如撒貝南,親和爽朗如歐陽夏丹。
尤其是這幾年頻繁主持各種綜藝的撒貝南,從《開講啦》到《回家吃飯》,從《明星大偵探》到《嚮往的生活》,從《經典永流傳》到嗶哩嗶哩跨年晚會。
只要有他在的地方,就永遠有歡聲笑語。
他總能拉近各種不同嘉賓之間的距離,在合適的時候說出恰當的話。
在2020年一期《開講啦》中,奧運冠軍林丹受邀來到現場。
林丹基本很少公開發言,更不會參加綜藝節目,但是他卻因為有撒貝南,而選擇參加。
站在演講臺上的林丹精神十分緊繃,生怕自己說錯話。
撒貝南一直給予林丹眼神交流,隨著他的演講做一些呼應點頭的動作。
可是林丹還是非常緊張,甚至在踱步時偏離舞臺中央。
撒貝南上臺一句話就化解了尷尬:“運動員就是不一樣,隨時都處在準備對抗的狀態。”
一邊說一邊模仿林丹的動作,觀眾笑了,林丹也笑了。
會說話的人,他們總能卸下對方的包袱,展開真誠的交流。
讓好好說話,變成我們人生迎風而上的起點。
蔡康永說過:把話說好,是人生最划算的事情!
這也是為什麼有的人會選擇好好說話,因為這是一個非常利己的人生智慧。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越來越需要學會好好說話。
15歲,和老師、同學溝通時,怎麼表達出自己的意思,不被欺負?
20歲,和物件談戀愛,怎麼才能說出心中的愛,讓對方相信?
25歲,初入職場,如何跟上司和同事好好溝通?
30歲,做一個專案報告,只有8分鐘的時間,如何合理規劃時間拿下專案?
35歲,家庭不可避免發生爭吵,如何解決問題又不傷害到對方?
……
真正會好好說話的人,會願意聽你說話,你越說,人家越喜歡你,你得到的幫助也越多,你的生活也越好。
當“好好說話”成為一種常態時,我們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就會越來越容易解決。
01近期鄭爽因為代孕事件,親手斷送了自己的演藝生涯。
她犯下錯誤,第一時間卻沒有選擇好好說話,給觀眾們依舊是不搭前言後語的表態。
這種低智商的說話,是壓垮她的最後一根稻草。
尤其在錄音中的一句話徹底毀了她。
“打都打不掉,TMD我都煩S了”。
一個快30歲的成熟藝人,竟然說出如此恐怖的話。
為什麼同樣是代孕,網上卻很少有人攻擊父親張恆?畢竟,代孕是兩個人一起共同作出的決定。
因為張恆能好好說話。
他最先曝光這件事,並且極力表明自己對孩子的負責和父愛。
對比之下,鄭爽她沒有公關、公司以及團隊,自己釋出的宣告完全沒有考慮清楚再發。
而且發出來的宣告中,鄭爽完全沒有意識到代孕違法性,用詞語句非常不嚴謹,直接導致輿論譁然。
面對這樣的人生低谷,鄭爽還是選擇草率發言,才有瞭如今全網封殺的局面。
面對代言被撤,電視劇劇方要求索賠等一系列經濟危機,鄭爽父親才出來道歉。
只是此時已為時已晚,一切依舊於事無補!
鄭爽不會好好說話,已經不是第一次。
之前,她參加過一檔機器人競技節目,因為覺得裁判不公,就現場大發脾氣。
後來,她和張恆戀愛,參加了一檔綜藝,在綜藝節目中,鄭爽更是多次暴走,直接向對方發脾氣。
看到這裡,你就會明白,不會好好說話的人,只會加速自己的衰落。
為什麼有些人就是不會好好說話?
這其實是一種人格缺陷。
古人云修身齊家,外國人也說要完善個人道德,都是首先要做一個完整的人,能夠自立自愛。
但總有一些人,不能掌控自己情緒,趁醉舌之快,對待他人言語粗暴,來發洩自己的情緒。
正如太宰治的一句話:“那些共情能力弱的人,是很自私光明地在幸福著。”
他們這些人經常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得體諒他人的難處,喜歡透過惡語來傷害他人。
我們經常聽到有人抱怨:“我這麼辛苦,為什麼生活還那麼糟糕?
很可能就是因為你沒有好好說話。
02、對伴侶好好說話,婚姻更幸福趙姨和丈夫在一起20年了,經常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而吵架。
要怪就怪趙姨那一張嘴:
平常聊著天,她會說:“那麼多年,你也沒給家裡賺多少錢。”
女兒成績不好,她會說:“都怪你,這些年對孩子不管不問的。”
丈夫生病了,她會說:“你自己的病你自己看,我是不願管你的。”
處處是指責,處處是涼薄。
可再好的感情也經不住這樣磨損,她丈夫終於有一天跟趙姨大吵一架。
婚姻中本就瑣事繁多,如果不能相互理解,而選擇相互傷害,那怎麼走得下去?
楊絳在《我們仨》中寫道一段對話:
楊絳剛生孩子還在醫院住院,錢鍾書在家把墨水打翻了。
楊絳說:“不要緊,我回去洗。”
回家後錢鍾書把檯燈弄壞了,楊絳說:“不要緊,我會修。”
楊絳對於丈夫的包容,可謂是不同尋常。
她知道事情已經發生,生氣也沒有用,還不如心平氣和地說話,讓丈夫不要緊張。
我們平常對伴侶也可以少一些責怪,多一些體貼:
“你不想抱抱我嗎?”可以說“你可以抱抱我嗎?”
“我身體不舒服都怪你沒照顧好我”可以說“我身體不舒服能照顧一下我麼”
“你說呢?”可以說“是這樣的。”
“那你還要怎樣?”可以說“你有什麼想法也可以說的。”
……
這輩子,就這一個人,我們跟他好好說話,自己肯定不會吃虧。
溫柔一些,我們的婚姻會更幸福。
03、學會好好說話,掌握這4點無論是在家庭還是在職場中,好好說話至少要做到這4點:
聽得懂、會共情、會提問、說得清。
第一,聽得懂,就是要明白對方的語氣和表達的意思。
我原來有個男同事上班經常遲到,有一次領導終於看不下去,不爽地說了一句:“怎麼回事啊?你上班天天遲到!”
男同事是個直性子,聽後非常不服氣:“天天遲到?沒有啊,我這個月好像就遲到了七八次吧?”
這一下,我們領導更憤怒了,他一開始只是想提醒一下這個男同事,現在他直接把我這個男同事舉報到了人力部門,扣工資處理。
其實,我男同事並沒有想推脫自己的過錯,他後面一些天都沒有再遲到。
只是他說的話惹怒了領導。
所以,你要聽懂對方的語氣背後真正要表達的意思是什麼,再想辦法迴應。
第二,會共情,就是要明白人心所向是什麼,尊重對方的價值體系去表達。
鄭爽發表公關這件事,很明顯她就不會共情。她說的話,已經觸犯到大家基本的道德價值觀。
她不懂得尊重大眾,僅僅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表達,怪不得她的演藝生涯就此打住。
我們和人溝通時,就要學會摒棄應該思維,站在他人的角度上思考問題。
這樣才能做到有效溝通。
第三,會提問,就是說主動跟他人溝通。
因為我們每個人的思維都不一樣,有時候別人表達的意思,不一定就是我們理解的。而很多人都不喜歡提問,默默按照自己理解的意思去完成。
這種現象非常普遍,在學生時代,上課時,從來不舉手提問;在工作以後,領導佈置任務問有沒有不明白的地方,也很少有人主動提問。
人們擔心,自己提問會被領導覺得笨,還擔心領導嫌自己煩。
但提早提問,其實對提高工作效率非常有幫助。
我有一個清華MBA的朋友,每次他給下屬佈置任務,下屬總是會反覆和他進行提問和確認:
您說的是這個意思嗎?我理解的對嗎?
他從來沒有煩過下屬,反而覺得這樣的姑娘很可靠。
很多時候我們溝通,你要學會用提問的方法去找到對方內心當中真正想要的那個點是什麼。
第四,說得清,就是先表達自己結論,再展開敘述。
很明顯,鄭爽的這次發言又是一個反面例子,她如果能開篇就承認自己的錯誤,並且表達願意撫養自己的孩子,一切都會好一些。
我們溝通時,總喜歡委婉、曲折,提前做鋪墊。但是這樣的溝通效果,往往會打折扣。
結論先行,是最能節省大家時間的。
所以不管是網上溝通還是日常生活溝通,不管是和同事還是和家人,大家說話儘可能直白。
說話時,我們要多訓練自己的思維結構,你的說話會變得更有邏輯。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