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你為什麼要讀書?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先告訴你提出這個問題,本身就是一個錯誤。因為讀書從來都不是強迫的,而是應該主動去做,就像餓了知道吃飯,困了知道睡覺一樣。人的一生,無時無刻都會碰到自己不懂也無法理解的事物。作為正常人,我們都會下意識地想要去了解,這個時候讀書就是最快捷也是最廉價的途徑,這便是我們為什麼要讀書的原因。

讀書真的有用嗎?我想只要讀過書的人都知道。

讀書能讓你靜下來,治療你的精神創傷

很多人抱怨自己無法靜下來讀書,但這種想法是不對的。不是你不能靜下來讀書,而是隻有讀書才能讓你靜下來。身處這個充滿慾望、躁動不堪的社會,想要靜下來何其不易,而書就像一劑能夠讓內心平靜的鎮靜劑,又像是可以治療不同精神創傷的藥物,讓你在書籍創造的領域中深度沉浸下來,慢一點,靜下來,癒合你不同的精神創傷。

你現在的氣質裡,藏著你讀過的書

有人說:“讀了那麼多書轉眼就忘,讀書究竟有什麼用?”這個問題,我覺得三毛的一句話講得十分透徹:“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改變,許多時候,你認為看過的書早已成為過眼雲煙,殊不知它們就藏在你的氣質內、談吐上、胸襟裡、生活中和文字間”。就像我們一日三餐吃進去了很多食物,倘若讓你記住每一頓都吃了什麼,這是不可能的。但有一點卻可以肯定,這些食物的一部分已經被身體吸收,成為了我們的骨血。讀書也是一樣,雖然內容不復記憶,但早已融入到我們的靈魂深處,稍有觸碰,便會迸發奇蹟。

讀書讓你在平凡中化腐朽為神奇

餘秋雨曾說:“讀書的最大意義是擺脫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精彩,遲一天就多一天平庸困擾。”楊瀾在一次採訪中說過一件有關讀書的事情,對我的觸動非常大。她說:“有人問我,一個女孩子上那麼久的學,讀那麼多的書,有什麼用?到最後還不是回到當初的城市,找一份平凡的生活,嫁一個平凡的人,過著相夫教子的生活?早知結果,何必如此折騰?”她的回答是:“堅持讀書是為了即使跌入繁瑣,也能最終洗盡鉛華。面對同樣的環境,卻能保持不一樣的心境;過著同樣的生活,卻可以擁有不一樣的情調,同樣孕育的後代,卻可以培養出不一樣的素質”。

當你在思考讀書真的有用麼的時候,其實這就是讀書的意義所在。讓我們對待每一件事的時候,都能夠主動思考,剖析原因,試圖在平凡中化腐朽為神奇,而不是隨大流、沒有主見的被動接受,讓平凡更加平凡。

努力讀書,是為了遇到更好的自己

如果人生有捷徑可言,那麼讀書便是不二選擇。不讀書的人,他所看到的世界是別人想讓他看到的,而讀過書的人當認清了黑暗與醜陋以後,就能站在先賢的肩膀上,見到希望與光明。讀書在我看來,不僅是一種樂趣,更多的是為了提升自我的一種方式,讓我們用更加寬泛的視角,更加深入的角度重新審視、考量、理解每一件事,從而讓我們更睿智、更準確做出判斷,從全域性出發,實現自我利益最大化,進而在未來遇到更好的自己。

什麼人更需要讀書?

我認為有兩種人一定要讀書。一種是極其注重精神世界的人;一種是內心非常敏感的人。

對於注重精神世界的人來說,凡塵俗世束縛著他們的身體,卻無法束縛他們的精神世界。透過讀書,他們可以窺探大人物的內心苦樂,可以見證歷史國家的興衰,可以洞察人性的本質,也可以在瞬息間體會人生苦短。身體可以按部就班地過著平淡的生活,內心的精神世界可以在讀書中擁有寄託,樂在其中。

內心敏感之人,多於眼前世界和周圍人的價值觀格格不入,長時間無法找到同類共鳴,因此經常會感到孤獨寂寞。讀書可以把他們的交際圈擴充套件到天際,在思想上找到共鳴的同時,擺脫膚淺的慾望遮掩,從而看開、看淡周圍的虛幻,就像北宋王安石詩中所言:“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當一個人掙破眼前的浮雲、虛幻,抵制住隨處可見的“誘惑”、“利益”,自然就會排除內心私慾雜念,看待任何事情都回歸本源,凡事會心開解,自得開懷暢快。

寫到最後的話

老子曰:“識不足則多慮”,正因為見識上的不足,我們對待事情上往往難以決斷,結果就會思慮過度,擔憂狐疑,缺乏安全感。所以說很多時候我們感到惶恐不安,患得患失,糾結萬分都不是外界帶給我們的,而是源自於自己讀書少,見識淺薄。多讀書,善借他人智慧,提升自我認知,所謂“多見者識廣、博覽者心宏”,當我們具有寬廣的胸懷,深邃的思想,開闊的眼界,廣眾的見識,自然就能用更加睿智的智慧去應對一切。楊絳先生曾說:用生活所感去讀書,用讀書所得去生活,這便是對讀書最好的詮釋。

願天下讀書人,都能在默默努力中,悄悄拔尖,最終驚豔所有人。

12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知幻方能離幻:內耗,就是把自己的無情留給了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