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前是平等的、死後是平等的,而人從一生下來就是不平等的。所以不用信什麼人生而平等,大家都站著同一起跑線上,這樣的毒雞湯喝多了容易中毒。其實人生從出生開始就是一個選擇性的技術活兒,出生在什麼樣的家庭,會有怎樣的家人,又會上什麼樣的學校,結交什麼樣的朋友,和誰組建家庭,到哪裡就業,有什麼樣的孩子,工作的發展如何,職業的規劃怎樣,以怎樣的方式退休,又如何度過老年生活,最後是有尊嚴的離開人世間還是悲催的苟延殘喘,都是一個人不斷的選擇所累積的軌跡模式引導的最終目的地之旅—死亡的墳墓。
有時間我們可以回顧自己的過去想
一想,我們出生的原生家庭是什麼樣的?他在大多數情況下以最初的形式決定了一個人的天花板高度,當然我們也不排除有個別現象的發生!這可能也就是大家所謂的階層吧,過去透過奮鬥衝破階層還是有很多機會的,隨著社會的發展,這個通道越來越窄,幾近關閉。所以人常說:投胎是個技術活兒。你還別不信,你如果是***兒子,你未必不如他!這話聽起來像罵人,其實更像是隊啥啥的諷刺。
假如出生可以選,你回選怎樣的家庭?怎樣的父母?這個選擇是一個宇宙奇蹟,用佛家思想來說,是前世的修行,造就了今世的果報!這是因緣果報之說。但這絕對是一個不同選擇的結果,至於市怎麼選的,怎麼確定的,我也不知道。
隨著人的出生,帶來了一些列的選擇題,是和父母生活、是和爺爺奶奶生活、還是喝姥姥姥爺生活,和父母生活的孩子會更早的獨立爸,因為父母沒有太多時間管,和爺爺奶奶生活,可能這個孩子更喜歡講話、廣場舞、書法,和姥姥姥爺一起生活,可能孩子更喜歡音樂、繪畫和旅遊。一個人最初的階段,大部分的選擇是被動的,但這個階段又極大的奠定了他自我發展的基礎。如果你能選,你更願意和誰一起生活呢?這種生活決定了一個人對生活中繁複事物的好惡。
到了上學階段,去哪個學校上學,也只被動的選擇,父母替代的選擇,決定了你會去什麼學校,有怎樣的老師,有什麼樣的同學,你的喜好是什麼?你的小夥伴兒是誰,都可能影響你在哪個班級,你會遇到哪些人!等到⬆️初中了,作為一個小大人,父母已經開始尊重你作為一個獨立個體的選擇,會聽一聽你的意見,像去什麼樣的中學,考什麼樣的高中,當然這不僅僅取決於你的想法,更多的依賴於家庭的住所、經濟基礎、個人的學習能力等等諸多方面。
等到再大一些的時候,人們就可以自己決定很多選擇了,上什麼樣的大學、度什麼專業,對什麼專業領域有興趣?大人開始不盲目的幫孩子做選擇了,因為這些可能決定了未來幾十年你的人生軌跡,他們開始尊重你的意見(其實他們是怕落埋怨)。這個階段雖然你還可能什麼都不懂,但大人會根據目前社會的發展,自己的經驗以及對未來一定時間的猜測(雖然往往不準),給你提供很多客觀的意見,最終你就會如同閉眼抓鬮一樣,給自己未來並不清晰的路途,盲目的做個個人好惡的選擇,其實很多時候這未必就是你想要的,因為很多人在大多數情況下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甚至有一些人直到死後都不知道這一輩子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幾年前的選擇,決定了幾年後個人的發展,很多專業學錯了,有人直呼:畢業意味著失業。其實有時候真的想問一個問題:我們學習的目的是什麼?難道是就業不成?如果你也有在思考,不妨也問問自己這個問題,還可以多問幾個為什麼?
畢業之後是留校、是考公、還是選擇企事業單位,是國企還是私企,是哪個地區,哪個街道,都是忍自己的選擇,你可能會說,我為了養活自己或者養家餬口,沒得選擇,這就是飢不擇食得表現,那王誰誰怎麼就不會如此!因為他出生的時候選得好呀!
隨著年齡的增長,也有很多人諮詢我,大學畢業了怎麼選擇就業方向?其實這個問題我也不知道怎樣才能給出一個滿意的答案,因為每個人,他所處的環境、背景都不一樣,不可能得出一個適合所有人的答案。我只能根據自己的經歷給出一些建議:
1、在最初畢業的1-2年的時間裡,如果賺錢的需求不那麼迫切,可以多換幾個自己喜歡的行業和領域,當然這都是基於學習專業相關的,否則學業階段的時間可能就浪費了;
2、在經過了多種嘗試之後,做一個自己認為適合的行業,去深耕5-10年,成為這個行業裡的專業人才或者專家;
3、十年之後可以選擇自己做些什麼,或者一直繼續深造學習,對自己感興趣的事情;
4、思考再面對各種風險的時候,自己是否都可以輕鬆應對;
5、面臨退休的時候,果斷享受生活,前提是有足夠的積累。
有人會說這套籠統了,是呀,我從畢業在私企幹了8年,又到外企幹了快8年,當我想去國企或者考公的時候,發現自己已經年齡受限,最後又回到了私企,在職業發展和穩定性角度來說,私企和外企都不如國企和政府機關。當然這就如同圍城一樣,裡面的人或許想出來,而外面的人似乎想進去。
在圍城裡的人也有很多不同的想法,混日子好混,但最終別被日子混了其實還是挺難的。當你發現自己其實慢慢懂得了選擇的意義的時候,往往你已經被生活所困,不太能輕易做出選擇,其實任何一個人都是如此吧。
假如可以重新選擇,你可能會想的更美好,付出更多努力!但一切都不能假設,況且很多人只是假設,如果真的有重新選擇的機會,他也未必能夠認識到,所以與其這樣假設,還不如做好當下的選擇!
一個求穩定性格的人,還是到學校和機關比較好;一個喜歡挑戰的人,就去打拼吧,別在溫水裡被煮熟了!但都別忘了,終生學習,學習專業知識、提高選擇能力、抓住選擇的機會。不辜負了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