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題記:

“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龍應臺

生活是最好的化妝師

上個世紀的八九十年代,廣袤的農村大地流行著“讀書無用論”的說法。對此,我很能理解。因為,在那個年代物質比較匱乏,大家都在想法設法“富口袋”,“富腦袋”的事恐怕得排到掙錢、生娃、種地,甚至是養豬養羊之後。

我的很多小夥伴都只讀到了初中,便出去闖蕩了,大多“孔雀東南飛”,跑到了東南沿海城市做起了發財夢。然而,媽媽卻抗住了來自親朋好友的壓力,省吃儉用地供我們兄妹倆讀書。她說:“窮人家的孩子,讀書是唯一的出路。只要你們想讀書,我砸鍋賣鐵也供你們。”

一個是“讀書無用論”,一個是“讀書是唯一的出路”,這兩個截然不同的觀點在當時的社會激烈地交鋒著,也著著實實地影響了“80後”整整一代人。

今年十一,我參加了一個初中同學聚會。初中畢業20年了,早已物是人非,很多人不僅認不出來了,甚至連名字都叫不上來了,不免鬧了幾齣“張冠李戴”的尷尬。

都說:“生活是最好的化妝師。”生活和社會三五年的盤磨,就足以把一個人從裡到外來個全方位的改變,更別說是20年了。

大家正威襟坐,女人聊家常、聊孩子,男人聊工作、聊未來。順便評論評論班級裡誰混的最好。其實,一個人混的怎麼樣,一眼就能瞧出來。穿衣打扮、言談舉止足以說明了一切。老實說,我們班50多個人,沒幾個混得像樣的,出人頭地的更是屈指可數。

同學聚會,大家不免都會聊到孩子。

“張倩,你家的孩子學習怎麼樣啊?”、“哎,俺家那臭孩子,除了學習不行,其他樣樣在行。”、“聽說老李的孩子學習可好了,年年全班第一。”......

似乎,只要談到孩子,大都是唉聲嘆氣。隨後,又意見極為統一的,鏗鏘有力地說:“無論如何都要讓孩子上好學,否則一切都完了。”或許,他們在說這句話的時候,想到了自己當前的處境。所以,才如此發自肺腑。

以前的班花說:“看看咱們班那幾個學習好的,哪個不是坐辦公室,風不打頭雨不打臉。哪像咱們,為了生活風裡來雨裡去。所以,我現在最大的願望就是把孩子培養好,決不能再讓他步我後塵。”

她的這席話,引起了所有人的共鳴。

大家都說:“對,一定不能讓孩子學我們。我們那時候光顧著玩了、瘋了,到頭來一事無成,現在後悔都來不及了。”

一場同學聚會,演變成了吐槽孩子的大會和自我反思的剖析大會,同時也是一場關於如何教育孩子的研討會。

最後,大家一直認為,絕對不能讓孩子重蹈我們的覆轍,一定要“逼”孩子好好讀書。哪怕是他們現在不理解,甚至怨恨我們。

不由地想起寶媽的一句話:“對於大多數不愛學習的孩子,長大後都會發現,自己用幾年叛逆和瘋狂的青春,換來了一生的卑微和底層。”

孩子現在有多“恨”父母,以後就有多感激父母

曾經給我們帶來無數歡笑的《家有兒女》,想必大家都看過吧。裡面有一段對話讓人印象深刻,每每想來又總能發人深省。

劉星(張一山飾):“為什麼當時你不逼我學習?”

媽媽劉梅(宋丹丹飾):“我讓你學,你自己不學啊”

劉星:“我不學習,你就不讓我學了。那時我還小,不懂事,難倒你也不懂事嗎?你就應該從小培養我,逼著我學。”

劉星那句擲地有聲的“您應該逼著我學”的話,或許也是很多“80後,90後”想和父母說的吧。當我們步入社會,發現技不如人時;當有份很好的機會擺在我們面前,而自己條件不夠時......,我們都或多或少地埋怨過父母為什麼當初不狠狠的逼自己好好讀書吧!

其實,與其說是怨父母,不如說是恨自己。每當看到和自己般大的同齡人過著舒適的生活、做著讓人羨慕的工作,不用為生計而四處奔波時,就特恨自己當初為什麼不逼自己一把。

朗朗在回憶他的人生之路時坦言:

“有些能力的確是天生的,但天賦並不意味著你可以通過更少的努力,去獲得更大的成就。人生是一步一步來的,走完這一步才有下一步,興趣是練出來的,謝謝爸爸逼我練琴。”

搖滾教父汪峰也說過類似的話,在《妻子的浪漫旅行》中,他和章子怡有過這樣一段對話:“我很感謝父母逼我練琴,我現在擁有的一切,都源於父母當初的逼迫和堅持,是他們在一步步成就著我的未來。”

可見,興趣既是與生俱來的,也是慢慢練出來的。好的習慣,優秀的自己同樣是“逼”出來的。

光彩耀人的央視一姐董卿,在談到被父母逼著學習時說:

“我就像輪子上的倉鼠,總是忙於滿足父母的各種決定,也總是無法達成父母的各種期待,我甚至曾經懷疑過自己是不是父母親生的。雖然我當時受了很多委屈,但我現在回想起來,沒什麼不好,他們讓我成為一個內心很強大的孩子,也讓我遇見了一個更加優秀的自己。所以,我特別感謝父母“魔鬼般”的教育”。

與此同時,董卿還表示:“等我有了孩子,可能也會用父親教育我的方式去教育他。”

小時候,父母“魔鬼般”的教育,是為了我們長大後,可以從容的面對“魔鬼般”的社會。不由地想起了那句話——年少時,你不逼自己;長大後,生活就會把你忘死裡逼。

“多麼痛的領悟,為生計奔波就是我的全部。”這其中的滋味是處在學習期的孩子體會不到的,可是,當他們有所感悟時,或許已經晚了。所以,為了孩子以後可以從容地面對競爭壓力,自由地選擇自己喜歡的工作,有能力去應付和對抗生活中遇到的種種不順和困難,父母們甘願扮演孩子眼中的“壞人”,甘願用這10餘年的高壓緊逼,去換取孩子一生的輕鬆自在。

這幾年,家長和孩子鬥智鬥勇、拼命逼孩子學習讀書的電視劇被戲稱為具有中國特色的家庭教育類神劇。《小別離》、《少年派》、《小歡喜》這些代入感十足的教育神劇,每一部都get到了千千萬萬個父母的心,產生了情感共振,讓他們大呼好現實,彷彿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我曾經和一個多年未見的朋友一起喝茶,他是一個教育學家。於是,我便趁機向他討教了孩子的教育問題。他的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他說:“散養孩子是父母最大的錯誤,快樂學習就是誤人子弟。”

很是詫異,我問到:“現在社會、學校等方方面面不都在號召要給孩子減負,給孩子鬆綁嗎?還宣揚要讓快樂學習走進每一個家庭。為什麼你卻說,快樂學習就是誤人子弟呢?”

朋友抿了一口茶,風輕雲淡地說:“我們現在的教育太強調孩子的個性發展了,都在鼓吹給孩子自由,幫孩子減負,不要抹殺孩子的童年和天性。要把快樂還給孩子,要收起手中的大鞭。誠然,這些都沒錯。但是,凡事都要有個度。有時候,放養的繩子鬆的太長了,想往回收就難了。”

不免感慨於朋友的見解之獨到,深以為然!

是啊,孩子的自控力本來就很差,任性、貪玩、叛逆是孩子的天性。但是,孩子就像是一棵正在成長的樹苗。俗話說:“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父母如果不去幫著修修剪剪,任其瘋長,孩子是極少會成才的。

小時候有多自由,長大後就有多自卑落魄

越成功的人越注重孩子的教育,就像《不平等的童年》中寫道:

“收入較高的家庭更加註重孩子的精英教育,而收入較低的家庭則更偏向於散養,任孩子玩耍。”

這似乎就像是“劣幣驅逐量幣”的惡性迴圈一樣,越成功,收入越高——收入越高,越能給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孩子的教育越好,越容易成功。反之,就會帶來截然不同的結果。

曾經,有一篇文章《寒門再難出貴子》,一石激起千層浪,讓人們看到了現實的可怕之處,也徹底領悟到了教育的重要性。

有句話很殘忍——小時候有多自由,長大後就有多自卑落魄。

很多做父母的都有切身體會,大導演姜文也才曾在《狗日的中年》中做過相關論述:

“中年如碎了一地的煙火,激情對中年人是一種浪費,夢想對於中年人是一個牌坊,守得住忠烈,還要做得好婊子。中年不僅消融掉了我濃密的頭髮,也弄丟了我蓬勃的激情和夢想。丈量不見自己的人,他會用尖酸和刻薄來過濾生活,整日鬱鬱寡歡,把日子過得跟太監似的。”

不得不佩服姜文語言之犀利,但又不得不承認現實確是如此。

我相信,這種情形是每一個做父母都不希望看到的。他們也一定會用自己的不堪和窘迫告誡孩子;“一定要好好學習,不然長大了就得像我這樣吃苦受累,看人眼色。”

其實,每一個成功孩紙的背後,都離不開一個不停”逼自己”的、“如狼似虎”的父母。

沒有他們,或許你今天就不會擁有從容不迫走出生活泥潭的能力,就無法過上光彩照人的生活,就無力從事讓人羨慕嫉妒的工作。

而這一切,我們都要感謝那個曾經逼著自己不斷優秀的父母。

正如,龍應臺所說:

“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選擇輕鬆自在、有意義的工作,而不是風雨無阻的被迫謀生。”這句話說到了千千萬萬個父母的心坎裡,這或許才是父母們逼孩子讀書最真實的想法,也飽含著父母對孩子深深的愛。

每一個做父母的,早就為孩子們想到了將來,而孩子們卻恨他們的現在。

當有一天,一份很棒的工作擺在你面前,而人家偏偏要英語六級時;當公司玩起領導崗位競聘,你的工作能力和人緣都匹配,而偏偏學歷達不到時。此時,你才會後悔吧!才會領悟到父母當初寧願你怨他、恨他,也要逼你學習的用心良苦吧!

蔡康永說:“15歲時,覺得學游泳難,放棄了,到了18歲遇到一個自己喜歡的人約你去游泳,你只好說“我不會耶”;18歲覺得學英文難,放棄了,28歲出現一個很棒的但要會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說“我不會耶””。

一個個“不會耶”,讓你的窘迫和難堪一覽無餘,也讓你品嚐到了後悔的滋味有多難嚥。可是,世界上哪有後悔,只有後果!

就像《大話西遊》裡,周星馳對紫霞仙子所說的那樣:“曾經有一份真摯的愛情放在我面前,可是我沒有好好珍惜,等到失去的時候才後悔莫及,人生最痛苦的事也不過如此,如果上天願意在給我一次機會,我會對那個女孩說,我愛你。”

其實,人生亦是如此。借用周星馳的那段話說:“曾經有一份不錯的工作擺在我面前,我沒有能力去珍惜。等到失去的時候才後悔莫及,人生最痛苦的事也不過如此,如果上天願意在給我一次機會,我會對自己說,我要好好學習,我要狠狠地逼自己努力。”

是啊,有時候那個看著很不錯的工作與你失之交臂,僅僅是因為自己有一個條件不夠。而這個條件,又並非是那麼難取得,只要當初稍微努努力便可。後悔莫及之餘,又愕然惋惜。

記得,馬雲曾經說過:“成功的路上沒有捷徑,也許逼自己一把就是最快速的方法。”一如他自己,一如劉強東、馬化騰、雷軍等。

每一個成功的人,背後都經歷了一個個不為人知的黑夜。不去狠狠地逼自己,或許你永遠都不會知道自己有多優秀。我們都希望自己活得輕鬆,沒有壓力,一切隨性,但如果你真的那樣去做的話,你會發現這個世界都在和你作對。

從現在開始你要學會捂上自己的耳朵,不去聽那些熙熙攘攘的聲音;這個世界上沒有不苦逼的人,真真切切能治癒自己的,只有你自己。

父母的每一份堅持和陪伴,都是為孩子的未來增添一份底氣

聽過一個笑話:“為什麼父母拼命逼孩子變優秀呢?因為逼孩子比逼自己容易啊。”

既然,我自己已經飛不起來了,那我就在窩裡下個蛋,讓下一代使勁飛,飛得越高越好。這是很多做父母的心態。

可是,憑什麼你吃完飯就抱著手機不撒手,刷抖音、追劇看綜藝,而把孩子們摁在書桌上寫作業看書?

憑什麼小學數學題都能把你搞得蒙圈,而孩子一道奧數題做不出來你就火冒三丈?

憑什麼你寧願陪狐朋狗友喝酒K歌,也不願意陪著孩子讀讀書,寫寫作業。

一個優秀的孩子,既是逼出來的,更是陪出來的。別老是羨慕“別人家的孩子”,每一個做父母的都要反思一下是否自己做到了“別人家的父母”。簡單說,一個優秀的孩子,背後一定有優秀的父母。

我現在幾乎每天晚上都會陪著孩子看1個小時的書,孩子的學習成績也提高了不少。對於一看書就犯困的我來說,這個改變僅僅因為閨女的一句話。

有一天我接孩子放學,回到家就跟她說“趕快進屋寫作業吧,爸爸待會給你做好吃的。”

說完,我便往沙發上一躺,玩起了吃雞(一款手機遊戲)。短短30分鐘的時間,我發現她竟然上了三次廁所,而且事特多,不是口渴了就是餓了。

於是,我不耐煩的說:“怎麼搞的你,每次讓你看書做作業,不是這事就是那事,不寫完作業看你媽回來怎麼收拾你。”

哪知,孩子委屈地噘起了小嘴,支支吾吾地說:“我都沒看到你和媽媽讀過書”

閨女的這句話猶如晴天霹靂,讓我陷入了沉思。

是啊,我們每次回到家就逼著孩子看書寫作業,而自己不是看電視,就是玩手機。

都說,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我們自己都沒有讀書的習慣,更沒有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看書氛圍。耳濡目染之下,孩子怎麼可能養成一個好的看書學習習慣呢?

晚上我和老婆說了這事,最後決定:以後每天孩子看書學習的時候,我們做完家務也陪著看會書,給孩子營造一個好的讀書學習環境。

每一次堅持都是煎熬,而每一次煎熬,都會讓你向好的習慣,優秀的自己邁進一步。就如同《我的團長我的團》裡,段奕巨集所言:“真正讓人變好的選擇,過程都不會很舒服。”

剛開始那段時間,我和老婆還真不習慣,根本就坐不住,不是拿起書本就犯困,就是看著看著就想玩玩手機。

最終,讓我們安下心來陪孩子讀書緣於一次家長會。

那天,班主任當著所有家長和學生的面表揚了閨女。她說:“我今天要特別表揚一下**同學,她這次不但考試成績提高了很多,而且我發現這段時間她做事更有耐性了,學習習慣也好了很多。**同學的家長你發表一下獲獎感言吧,給其他家長傳授一下經驗。”

我擺擺手說,“不了、不了,哪有什麼經驗。”

此時,女兒突然站起來說:“老師,我知道為什麼,是因為現在爸爸媽媽每天都陪我一起看書學習,讓我養成了好習慣。”

我心想,這小妮子還真不謙虛。可是,心裡卻樂開了花。既是因為孩子的成績提高了不少,更是因為孩子養成了好的學習習慣和做事沉穩的性格。

俗話說:“樹的方向,風決定。人的方向,自己決定。”人生就是一場和自己較量的過程,有些人笑在開始,有些人卻贏在最終。但是,不開始,哪來的最後。所以,從現在開始就丟下你那心愛的遊戲,關掉讓你魂不守舍的電視劇吧。既是為了孩子,也是為了自己。

有句話說:一百次的重複可以養成一個好的習慣,而五個好的習慣就可以成就一個優秀的人。

對孩子來說,好習慣的養成既是逼出來的,更是陪出來的。而且,陪伴絕對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父母的每一份堅持和陪伴都是在成就孩子的未來,都是在為孩子的未來增添一分籌碼和底氣,也會讓孩子遇見更加優秀的自己。

所以,陪孩子讀書是父母今生最大的財富!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親子距離為何越來越遠?父母要學會控制自己,而不是掌控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