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你突然發現,有些曾經的好朋友,似乎就這樣漸漸疏遠了。那些我們說好永遠也不要忘記彼此的摯友,也在不知不覺中遺忘了。
就好像是某次離職的時候,大家一起吃散夥飯,開玩笑說:“苟富貴,勿相忘啊,記得多聯絡啊。”但是,卻再也沒聯絡過。
我和朋友Y曾經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大家在同一家公司上班,有很多共同的朋友,也經常一起出去玩。後來,我離職了,去了另一座城市。我發現和Y的關係也不如以前了。
我有點感慨之餘,也非常理解。大家各自有各自的工作與生活,忙碌著自己的忙碌。大家都忙著掙錢、升職、還房貸、生孩子。
因為生活的環境如此不同,我過著和朋友們完全不一樣的生活,他們關心的,我沒興趣。我操心的,他們不在意。共同話題越來越少了。沒有了共同的生活,好像友誼也不能再繼續。
歐陽修有詩云:漸行漸遠漸無書。朋友越走越遠,漸漸沒有了書信往來。或許,現代人的狀況是“漸行漸遠漸無贊”吧。
友誼也不在乎天長地久古人云,君子之間淡如水。或許,真正的友誼並不需要天天噓寒問暖,又不是談戀愛,不必天天把“我想你”掛在嘴邊。
作家龍應臺說:“人生,其實像一條從寬闊的平原走進森林的路。在平原上同伴可以結夥而行,歡樂地前推後湧、相濡以沫;一旦進入森林、草叢和荊棘路,情形就變了,各人專心走各人的路,尋找各人的方向。”
關於愛情,大家都喜歡說這句說得濫了的話:“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曾經擁有”,也應該適用於友誼吧。
重要的人越來越少,但留下的人越來越重要年輕的時候,我喜歡廣交朋友,享受相識滿天下的感覺。
球場上,有並肩作戰衝鋒陷陣的兄弟隊友。考場上,有互相掩護的出生入死的哥們戰友。情場裡,還有幫忙出謀劃策卻好心做壞事越幫越忙的難兄難弟。
那青春年少的年紀,喜歡呼朋引類的歸屬感,一呼百應的滿足感。大家勾肩搭背,稱兄道弟,
不過,近些年來,除了家人經常聯絡,我和朋友們的聯絡越來越少。
我從他們的世界裡消失,同樣地,很多曾經要好的同學和朋友也只存在我過去的經歷裡。
所謂“相識滿天下,知心能幾人”。
餘華在《在細雨中呼喊》中說:我不再裝模作樣地擁有很多友人,而是回到了孤單之中,以真正的我開始了獨自的生活。有時我也會因為寂寞而難以忍受空虛的折磨,但我寧願以這樣的方式來維護自己的自尊,也不願以恥辱為代價去換取那種表面的朋友。
心理學研究表明,同一個階段每個人有能力擁有和維持的好朋友數量是5個。朋友不在於數量,畢竟人的精力也有限。維護好值得深交的有限的幾個朋友,足矣。
因為,重要的人越來越少,但留下的人越來越重要。
願得一知己,足以慰風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