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家都有本難唸的經,婆媳關係更加需要用心經營的,婆婆本和兒媳沒有血緣關係,雙方還都覺得丈夫/兒子是應該站在自己這邊的,所以總是容易產生矛盾。
夫妻倆生完孩子之後,如果是雙職工家庭,家庭條件還很普通的話,老人帶娃就成了首選,孩子沒上學就全天候帶娃,孩子上學了的,白天接送放學,晚上有爸媽自己帶。
丈夫“疼惜”母親,拒絕妻子帶娃請求:“我媽憑啥幫你帶孩子”李鑫雖然是個普通白領,但是她也是個要強的女人,她不想當個全職主婦,伸手向丈夫要錢生活,因為丈夫本來就是個有些大男子主義的人,他認為帶孩子做飯都是女人才乾的活。
本來李鑫沒想這麼早生孩子的,因為她覺得自己還年輕,還可以在事業上再打拼幾年,但是婆婆和媽媽總是催著生孩子,李鑫也沒辦法,隔年就生了個小女兒出來。
從休產假開始,李鑫就開始在家待產,生完寶寶一看是個女孩,婆婆看著明顯沒有那麼熱情了,說是伺候月子也是馬馬虎虎的,李鑫基本上月子裡哄孩子做飯都是自己。
孩子快一歲的時候,李鑫身體恢復差不多了想要回去上班,自己孃家人有點遠,媽媽身體也不太好,李鑫就跟丈夫說:“咱媽住得近一些,我過一陣想回去上班,你讓媽過來帶一陣孩子吧。”
丈夫一聽眉毛都要豎起來了:“我媽憑啥幫你帶孩子?你坐月子的時候,我媽伺候你老毛病犯了不少,你還想讓她帶孩子?洗衣服做飯,帶孩子有什麼累的,乾點活能怎麼樣!”
李鑫一聽生氣了,原來月子裡沒幹什麼事的婆婆老毛病都“累出來”了。“怎麼,孩子是我一個人的?就你那點工資夠買奶粉錢嗎?什麼叫洗衣服做飯都是女人的活?這個家只有我一個人住嗎?”
李鑫跟丈夫說:“既然你心疼你媽,回家跟你媽過去吧,離婚。”說完收拾東西就回孃家了,丈夫以為妻子沒多久就會回來,沒想到來真的,才一個多月就低聲下氣地去李鑫家道歉了。
婆婆確實沒義務幫忙帶娃,但是丈夫卻應該主動幫妻子照顧寶寶產婦生產完本來身體就很虛弱,由於體內激素變化,情緒也敏感又容易失控,所以產後媽媽的情緒是需要特別照顧的。
婆婆確實沒有義務幫兒媳伺候月子帶娃,老人也應該有自己的生活,但是確實如李鑫所說,孩子不是媽媽一個人的孩子,照顧寶寶丈夫確實應該多多參與,因為照顧寶寶是真的很辛苦。
小月齡寶寶還有吃夜奶的習慣,很多媽媽熬夜餵奶,幾乎沒睡過一個整覺,寶寶長大以後,孩子更是要時時看管著,生活中對寶寶能造成傷害的事情很多,怕孩子掉下床、怕孩子摸到電門等等。
很多辛苦沒帶過孩子的人是永遠也沒辦法體會的,媽媽生產本就辛苦,帶娃更是費心費力,所以最好還是爸爸多幫忙,幫妻子分擔一下家庭的重擔。
其實老人帶娃也不一定全是好處,方便歸方便,孩子3歲以前最好還是媽媽自己把孩子帶在身邊,給寶寶全部的愛和關懷。
為什麼媽媽最好能陪伴孩子到3歲研究表明,3歲以前是孩子培養健全人格和性格的關鍵時期,雖然很少有孩子對這3年有印象,但是這3年是孩子潛意識行為的形成的基礎。
1)在孩子3歲前,給寶寶全部的愛和陪伴
家庭教育決定了將來孩子的性格,所以父母要在孩子幼兒時期,給孩子足夠的愛和陪伴,這樣孩子才能有充足的安全感和自信,對未來的生活也會更加積極。
2)重注寶寶3歲前規矩的養成
3歲看老是不是沒有道理,孩子在3歲以前接受的教育和衍生出來的心理活動,是能影響後半輩子生活的。家長要在孩子3歲前,就注重禮儀和規矩的培養,再到3歲後鞏固幾年,孩子就會成長為一個有禮貌的人。
3)3歲前讓寶寶學會自理,孩子將來的生活更獨立
現在有很多溺愛孩子的家長,對孩子什麼事情都一手包辦,這樣很不利於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和動手能力,鍛鍊寶寶自主進食和自己穿衣等等,都是在幫助孩子更好地成長。
孩子的成長只有幾年時間,既然選擇生育就務必要付出母親幾年的時間,選擇陪伴孩子,才不會在往後的生活中留下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