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偶然的一次機會看到一本書,朋友說是她的同事剛看完還她的,我很好奇,這個年代什麼書值得讓人借閱呢?我拿過來翻了翻,從讀第一頁就吸引了我,得知朋友近段時間忙別的事,不是必須要看,我就借走了。書非借不能讀也,想著要儘快還人家,我很快粗讀一遍,覺得這本書值得擁有,於是我網購了擱在床頭。

“人天生熱愛生命,樂於助人,可是究竟是什麼使我們難以體會到心中的愛,以致互相傷害?又是什麼讓有些人即使在充滿敵意的環境中,也能心存愛意?”作者馬歇爾基於這兩個問題的思考,撰寫了《非暴力溝通》一書。

如果可以心存愛意,我們為什麼要互相傷害?

你是不是認為自己沒有語言暴力?所以覺得非暴力溝通與自己無關?回想一下,當你和家人、朋友溝通時,他們有沒有因為你的某些話感到憤怒、怨恨或者疏遠你的時候?

女兒上小學時,有一次見我在廚房做飯,跑過來說要幫我,我正在炒菜,我說你就幫媽媽炒鍋裡的菜吧。女兒沒有做過,我也沒有告訴她怎麼操作,想當然的認為這很簡單,不用說都會做。可女兒沒翻兩下,菜就飛到了鍋外,我不假思索就來一句:“哎呦,小點勁兒!”女兒見我話風不對,放下鏟子就走了。事後,女兒和我說:“我又沒幹過,你告訴我怎麼做就行了,幹嘛兇我?”還下狠話說,以後再不會和我一起做飯了。當時我就淚奔了,一句話而已,竟被女兒“拉黑。”我覺得委屈啊。

如果當時我懂得接納女兒,並對女兒說:

“小萌,菜掉在了鍋外面,你是不是有點擔心啊?”

女兒可能會友善的迴應:“是,我怕您說我”。

然後再加上肢體語言,摸摸孩子的頭,事情其實就OK了.教會了孩子炒菜,又增進了親子關係,這就是非暴力溝通的魅力所在。

非暴力溝通時刻在提醒我們,在溝通時要專注於彼此的感受和需要,聆聽彼此心靈深處的呼聲,看見負面情緒背後的原因。

非暴力溝通是教我們做什麼的呢?一開始我以為就是一種說話的方式,比如很多人都知道的:說事實,說感受,說期待,這樣做可以避免無意識的攻擊對方,從而導致無效溝通。這個方法確實有用但只停留在淺表,適合啟蒙階段。如果想深層次的成長,非暴力溝通是不錯的選擇。

首先,非暴力溝通讓我們轉變談話和聆聽方式,不再條件反射地反應,它促使我們仔細觀察,體驗彼此的感受和願望,與對方建立聯絡,有意識的使用語言,這樣,我們既能誠實、清晰地表達自己,明確的提出我們的請求(非暴力溝通的四個要素:觀察,感受,需要,請求),又尊重與傾聽對方,方式雖然簡明,但能帶來根本性的變化。

舉個例子:

一位母親有一次對她處於青春期的兒子說:“小磊,看到茶几下面的兩隻髒襪子和電視機旁的三隻,我不太高興,因為我看重整潔,你是否願意將襪子放到洗衣機裡?“母親運用的是非暴力溝通。

回想我們對待類似的情形是怎麼做的呢?可能的場景:小磊,你的襪子還要不要了?怎麼老是瞎扔?我都給你撿了好幾回了,再讓我看見我直接放垃圾桶裡!

有的家長在與孩子溝通時,話語充滿了標籤,評判,甚至威脅……

你可能會說,大家不都是這麼教育孩子的嗎?可是當你發現這種方式無效時,你有想到過去做改變嗎?改變不只是責任,更是對自己、對他人的愛。

作者講的一個小故事讓我印象深刻:

有一次他在一個火車站,看到一位打工的老人剛吃過午飯,膝蓋上放著一個橘子,不遠處一對母子坐在地上,小孩子眼睛一直盯著那個橘子,老人看到後,站起身走過去,向母親示意,母親報以微笑,老人走到孩子面前停頓了一下,然後雙手捧著那個橘子,吻了一下,才放到孩子的手裡。馬歇爾看在眼裡,被老人的行為所觸動。他對老人說:“我特別感動的是,你先吻了一下橘子,才遞給孩子。”老人說:“我已經活了65年,如果這輩子我學到了什麼,那就是除非從內心由衷地給予別人,否則永遠不要給予。”

如果說非暴力溝通的“形“是溝通模式,那麼對四個要素的覺察就是它的”核心“。而發自內心“由衷的給予”就是它的”魂“!

非暴力溝通讓我看到:雙贏,智慧和愛。

16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案例分析,女友來看男友,需要廣而告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