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萬能論,是當今社會中一種相當普遍的價值觀。
財富,是用來劃分社會階層的一個重要標準,也是很多來用來“解決問題”的一件重要武器。
但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可能會更加認可這樣一個觀點。
錢不是萬能的,可是沒有錢卻是萬萬不能的。
我們不能否認,金錢對於一個人的重要性,有錢,真的可以給人帶來很多的安全感。
可是,財富,無法成為獲得幸福的唯一指標。
美國傳奇人物芭芭拉·霍頓繼承了母親和外祖母的給她留下的億萬財富,可她依然經歷了7次失敗的婚姻,丈夫包括王子、伯爵、明星到賽車手,幾乎每一個前夫,都從她身上收割走了鉅額的贍養費,最後度過了悲慘的晚年。
1979年,芭芭拉去世時,戶頭僅剩下了3000元美金。
芭芭拉的樣貌出眾,對於珠寶也有獨到的品位,加上鉅額的財富,能夠幸福地度過一生,似乎應該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情。
可是即使擁有了這麼多的財富,也無法抵消芭芭拉童年時期給自己留下的陰影。
芭芭拉的父親是紐約投資銀行E. F. Hutton的聯合創始人,風流成性,也導致了芭芭拉的母親擁有了一段不幸福的婚姻,而芭芭拉在這個不幸的家庭裡,從來沒有感受過家的溫暖。
給她致命一擊的是,母親由於無法忍受丈夫的背叛,選擇了自殺,而芭芭拉是第一個發現母親屍體的人。
糟糕的原生家庭導致了芭芭拉極度缺乏安全感的性格,也使得她在親密關係裡經歷一次又一次的失敗,沒有如世人所期望般的獲得幸福的人生。
投身在社會之中,工作與生活,永遠都離不開錢。
我們不能否認財富的重要性,可是我們也需要意識到,世界上,除了物質的需求之外,我們還需要其它的東西來構建完整的幸福感。
成長型心態以前有個朋友經歷了一場重大的失戀,同時工作上的不順讓她產生了抑鬱的傾向。
有一次她打電話給我:“哭著說,這真的太痛苦了,以後這種事情不會再發生在我身上了,對嗎?”
沒有一個人能夠保證未來會發生什麼,世界上唯一不變的,就是一直在變化。
未來會有好的可能,也會有壞的可能,讓自己感到安全的唯一辦法,就是能夠感受到自己一直在成長。
因為持續地在成長,我們的未來,也就擁有了不斷突破自己的可能,再大的困難,我們也能夠透過不斷地自我累積,來實現層級的跨越。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
人生就是逆水行舟,沒有成長,就意味著倒退。
一個擁有成長型心態的人,也更有可能實現財富的累積,並達成心智的不斷成長,讓自己感受到人生的充盈與豐盛。
情商智商,曾經被認為一個人是否能夠獲得成功的一項最重要指標。
而隨著社會的演變,情商成為一個重新重新整理人們認知的關鍵詞。
原因很簡單,人類能夠從計算與思考中獲得的價值,已經逐漸被開發殆盡了,而感受,成為了一種更加重要的價值。
在未來,也有很多職業可能會被人工智慧所取代,可是人的感受與情緒,依然會成為人工智慧無法涉及的盲點,因為智慧化的機器人,他們可以擁有很高的智商,卻很難獲得有關情緒的感受能力。
一個人的情商,體現在TA的人際關係之上,包括與同事、家人、朋友、愛人之間溝通與相處的能力。
而在一個人的人際關係裡,也埋藏著許多財富密碼,潛在著許多致富的機會。
同時,人與人之間的聯結感,也是一種人類的本能需求,沒有一個人可以孤獨地獲得幸福,我們都需要感受到,活在這個世界上,我們之於他人,是有價值的。
愛商馬雲在去年5月份的一場演講裡提到,除了智商和情商,未來我們還需要具備一種新的能力,叫做愛商。
什麼是愛商,簡單點說,就是愛的能力。
愛的能力通常可以分為兩種,一是愛自己的能力,二是愛別人以及外部世界的能力。
愛自己,能夠讓我們擁有自信,感受到足夠的自我接納,與自己產生深刻的聯結感。
愛別人,能夠讓我們在社會化的過程中,感受到自我的價值,並獲得人生的終極目標,實現自我實現。
愛與被愛,對於一個人來說,都是同樣重要的一件事情。
以前的教育裡,我們太過於重視犧牲與奉獻,而在現在的文化裡,我們卻又過分地強調自我與個人價值,事實上,這兩者並不是矛盾的,它們共同的決定了一個人的價值。
學會自愛,也要學會去愛,才能夠真正地成為一個既獨立,又善良的人。
財富,是外在的。
很多時候,它是需要透過提升自己內在的修養,來實現提升與跨越的。
安全感,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不斷的精進自己,才能夠真正的感受到,生命的價值與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