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收到了哥哥寄過來的快遞——2斤木耳,我喜歡吃菌類,木耳蘑菇都喜歡。
但是在這裡,超市賣的木耳都不太好。前幾天晚上,媽媽影片時問我今年過年回去嗎?我告訴她,今年過年不回家了。
相信今年過年有很多人,跟我一樣,不回老家。一是響應國家號召,疫情期間不聚集,不走動,就地過年;二是自己也嫌麻煩,到哪裡都得核酸檢測,還得居家隔離。弄不好,還得集中隔離。那何必呢?
最重要的是,現在出門路途中不安全的因素也多,萬一火車上有確診或密接的,那就麻煩了。其實我自己的話,什麼也不怕,我就怕有個萬一,回家會給媽媽帶來危險,所以就不回了。雖然,我也非常想回,可是非常時期,沒辦法。
媽媽聽我說不回去了,第二天就讓哥哥給我寄來木耳。今天收到了,黑木耳肉厚朵大,我喜歡吃這樣的。
秋天時,媽媽給我寄過豆角絲和柳蒿芽。這豆角絲,是媽媽跟姐姐們一起,一根一根用刀削出來的。
老媽今年已經80多歲了,這樣高齡的老人,辛辛苦苦曬的乾菜,再大老遠寄過來,真是彰顯了著母親對孩子的關懷備至啊!
老媽曬的豆角絲,特別精心。選嫩一些的豆角,削成細細的絲,拿到陽光下曬,不能見露水,如果曬的時候被露水打過,那曬出來的豆角絲就發黑。
豆角絲放點鹼面,用水焯一下。然後剁碎,跟瘦肉拌餡,包蒸餃包包子都好吃。也可以放點粉條燉菜,然後烙單餅,卷著吃。
至於柳蒿芽,是我們老家那邊的一種野菜,富含維生素、礦物質,既有營養又有藥用價值。可以清熱去火,解毒消炎,據說對肝硬化還有一定的療效。
第一次吃柳蒿芽的人,都有點吃不慣,有略微苦味。柳蒿芽在每年的六月份採摘,只能這一個月採,過時候就老了,太老了更苦,不好吃。
柳蒿芽在嫩的時候採下來,曬乾。也可以用開水焯一下,然後凍上,以便儲存。柳蒿芽可以燉菜吃,也可以做餡吃。
幹柳蒿芽做的時候是個技術活。開水焯,焯過之後用涼水多洗幾遍,把苦味洗去。如果想第二天早上吃,一般前一天晚上就焯好,放在涼水裡泡一夜。
做的時候剁碎,放點土豆、豆子一起燉,如果在放一些排骨就更好吃了。燉柳蒿芽最好是肥瘦相間的五花肉,油大一些才好吃。
這些年我們遠離家鄉,柳蒿芽不大會做了。做出來的菜,儘管肉多,也不如媽媽做的好吃。
我想,老媽做的之所以好吃,是因為媽媽滿懷著對子女的愛去做飯,那飯菜裡有媽媽的味道吧。
都說“兒行千里母擔憂”,這些年,我一直在距離家鄉的千里之外,老媽對我甚是掛念。
而我亦如此,心中無時無刻都在牽掛母親,凱風寒泉,每到佳節時分猶甚。
故鄉,就是有母親的地方。回鄉的腳步之所以匆匆,就是因為那裡有母親殷切的期盼。
城市裡儘管繁華,卻無法驅走遊子的思鄉情結。歲月更迭,夢裡的相思永不絕。
鄉愁啊!輕輕漂浮在家鄉的山巒;鄉愁啊!靜靜流淌在家鄉的溪水。鄉愁是夢醒時分的悠悠嘆息,鄉愁是經年不變的鄉音。
鄉愁,是永遠的牽掛,是母親眼裡的淚光。解不開的鄉愁,是雕刻在心頭的一道深深的疤痕,永遠抹不平!
到不了的地方叫遠方,回不去的名字叫故鄉······
#舌尖上的鄉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