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結婚的時候都想著“一屋兩人三餐四季”,
但結完婚發現,這都是啥?我是結了個寂寞嗎?
很多當事人和我們溝通離婚的時候,我們總能從他們口中聽到:
開始和後來為什麼不一樣,接下來便是喋喋不休地痛斥現在。
有人說過,在這個世界上,即便是最幸福的婚姻,一生中也有200次想離婚的念頭,和50次想掐死對方的衝動。
但很多時候,打敗一段婚姻的並不是一件事本身,而是情緒。
每對夫妻都想擁有一段完美婚姻,卻忽略了:完美並不存在,它需要經營和呵護。
而現實是,90%的夫妻都做不到以下三點。
尊重感在婚姻裡的缺失
100個婚姻案子中,小合發現大部分的撕扯都是來自於“沒有尊重感”。
倒不是為女性說話,如今女性在婚姻中的幸福感普遍很低。
大抵也是源於日積月累的“心累”,心累的源頭,我覺得就是沒被尊重。
丈夫眼中的“就這?”,或許在時間的發酵之下,足夠成為妻子面目猙獰扔出一份離婚協議書的理由。
記得有一個當事人,婚後生完孩子重返職場,每天除了工作,回家後繼續挑大樑奶娃、做飯、洗衣。
還得照顧回來後就一屁股坐下,不停埋怨工作不順利的老公。
當家裡來客人的時候,如果她沒有充足的時間導致招待不周,她老公會大發雷霆。
覺得自己在親戚好友中丟了面子,沒有一個把大後方處理得井井有條、懂事又賢惠的妻子也太跌份了吧!
甚至多次向她傳達婆婆的意見:儘量不要工作了,家裡的事情都忙不完,也掙不了幾個錢。
她一開始會給對方提起家庭分工,覺得丈夫理應給妻子減負,大家一起承擔育兒和家務重擔,但每一次都換來她老公的一臉狐疑:
你在說什麼?
彷彿女人承擔這些不是天經地義,女人們上的班都不叫上班,只是在混日子。
她們不配擁有時間的支配權,而自己,世界第一辛苦。
那個當事人跟我說,真不是自己矯情,而是感覺自己在家裡沒有地位,總是她在配合伴侶的想法。
她說,不是自己不能妥協,實際上婚姻本身就充滿了讓步,但底線是她要是她自己。
實際上,她們的需求並不過分,僅僅只是希望伴侶能偶爾關注到自己的負面情緒,能看得起她們正在做的事情,就算無法從心理上認可,至少也學著對她們說:
做家務育兒也是很偉大的事情,你是一個好妻子好媽媽。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艾瑞克·弗洛姆曾說:沒有尊重的愛是控制。
長期被控制的那一方,心態會越來越糟糕,會迫不及待地擺脫現有的生活。
就像是有人說的,一個女人在家庭所有關係中都是從“妻子”這個角色出發。
當她在做妻子這個角色當中沒有享受到妻子該有的尊重,那她又如何在兒媳以及母親這些角色中獲取?
永遠別小看那些相處過程中,“尊重缺失”的點滴事件,最後也可能成為瓦解婚姻的導火索。
一方在往前,另一方在原地
婚姻中,如果只有一人不斷努力拼搏逐漸地往高處走,而另一人只在原地停止不前。
時間一長,雙方就會失去共同的語言和交流欲,只會導致雙方距離越來越遠。
關於這一點,小合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之前看過的電視劇《戀愛先生》中的顧瑤和宋寧這一對夫妻,我在他們身上看到了很多婚姻中的狀況:
顧瑤和宋寧宇在大學畢業以後就結婚了。
和很多女性一樣,婚後為了照顧家庭,昔日的高材生顧瑤當起了家庭主婦,盡心盡力地照顧丈夫。
可沒想到的是,這段婚姻終沒能熬過7年之癢,丈夫還是出軌了。
兩人的感情終於走到了末路,兩人對簿公堂時,顧瑤對宋寧宇說:
“我當全職太太,是當初你跪著求我的,當初我就不該拋下一切相信你。”
而丈夫的回答,更讓人扎心:“我在外辛辛苦苦掙錢的時候,你在幹什麼?”
實際案例中,有多少“我養你”的甜言蜜語,就有多少最後對簿公堂的啞口無言。
婚後一旦兩人不在同一頻道上,認知上就會存在差異,導致的結果就是連基本的溝通都變得困難,感情也就很難維持下去。
說到底也就是缺乏夫妻之間的“共同語言”。
而想維持一段穩定的婚姻和愛情關係,只有你我對等,勢均力敵才能走得長久。
無數的案例經驗總結,婚姻中很可怕的一點就是:我在不斷往前進,而你卻還在原地打轉。
給彼此一點空間感
婚姻這張證不是給雙方戴上枷鎖,而是能夠給對方空間感。
即使結婚後,雙方仍然是彼此經濟獨立的兩個個體。
前段時間,“時間管理者”羅志祥周揚青事件鬧得沸沸揚揚,而要不要看手機也一度成為爭議點。
一邊是“不要翻物件手機,沒有一個人能從老公的手機裡活著出來”的泣血警告,
一方面是真的不信任,而另一方面說到底就是太在乎。
害怕感情出現裂痕,所以有人會翻看伴侶的手機,會規定要幾點要,有人會限制對方的“異性”交友權利……
這種打著“愛”的名義,只會讓對方覺得喘不過氣,因為幸福的婚姻從來就不是捆綁式的。
很多人認為夫妻就是親密無間的,其實再親密的關係也需要有點“度”。
而當下很多人不敢走入婚姻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怕結婚以後,彼此遷就,失去了自己。
所以婚姻中讓彼此有足夠的自由更是成為婚姻必不可少的因素。
婚姻生活離不開柴米油鹽,也少不了吵吵鬧鬧。
但婚姻卻是一輩子要經營的事業,也是所有夫妻在相伴終老的時候,才真正覺得可貴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