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心指內心比較敏感,特別在意外界的評價,容易受傷害,自尊心比較脆弱,自我價值感太低。
玻璃心形成大都與成長有關,主要是性格內向的,受到傷害,無法向外釋放,就會自責,往往受到重大傷害的時候而過度自責,就形成了玻璃心,並且形成了自責的習慣。
其實玻璃心的狀態也內心的一種保護機制,因為過度傷害讓內心極為敏感,就是防備外界再度傷害,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所以說玻璃心是心靈創傷,治癒也並不難。首先要停止自責,不斷積極自我暗示,然後深層的認識自我,真正瞭解自我的價值。
真正的自信源於自我價值的正確評價,不自卑也不自負,古人三省吾身,就是深刻的正確自我評價,在低潮時不自卑,高潮時不自負。
因為有了自我的正確評價,才不會在意外界的輿論。有了自我深刻的認識,才知道天生我才必有用,才不會在意別人的眼光。也許外界能否定我的缺點,但是不能否定自我的整個價值,只有對自我正確認知,才不會被外界所幹擾。
玻璃心也是一種思維習慣,所以要改變就需要過程,堅持正確的方法同樣重要。即堅持積極的自我肯定,停止自責。堅持深刻的自我認識和自我評價。
玻璃心比較普遍存在,但在人生的低潮階段比較明顯和突出,主要因為外界評價過低,或得不到外界認可,玻璃心更嚴重,內心特別敏感而脆弱,從而出現避世和厭世的狀態,所以如果我們身邊有玻璃心的朋友,多一些關愛和理解。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