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最近一段時間,接二連三的“拼多多”事件,體制內熱潮,又把大家“996”“反996”的情緒給點燃了。

以前我們整個國家,整個社會,一直提倡的都是一種奮鬥的價值觀:

“今天的奮鬥是明天的收穫”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

而最近,更多人開始反思起“奮鬥”這兩個字的初衷和意義。

這是好事。

畢竟,一個人選擇奮鬥還是穩定,本就沒有高貴與否,正確與否。

至少對於個人而言,只有左右之別,沒有高下之分。

我見過很多年輕人,聽了那句老話“千萬別在該奮鬥的時候選擇穩定”,於是年輕時走出舒適區拼命成長,收穫到了屬於自己的碩果。

但我更想和你探討的反而是這句話的下一句,一句很多人壓根沒想過,也根本不想想的話:

千萬別在該穩定的時候選擇奮鬥。

對於在時代洪流下,每個渺小的個體而言,相比於“千萬別在該奮鬥的時候選擇穩定”,我認為“千萬別在該穩定的時候選擇奮鬥”這句話反倒更具實際指導意義。

在這個問題上我不是年齡論者,也不想站隊任何人,我只說一個每個人都會遇到,但在當下很容易被忽視的點,就是:

我們做任何事情都是有時間視窗的。

比如,讀大學那幾年,是你一生中擁有最多屬於自己的可支配時間的時候;

剛畢業工作那幾年,是你擁有最好的身體狀態和最旺盛工作熱情的時候;

而當你人到中年,有了家庭,有了孩子,你在工作上有了更多經驗和資源,但你的精力已經大不如前,你也必須逐漸把你的時間分更多給家人,年邁的父母,操心的孩子……

這個時候就算你忽然醒悟,想去奮鬥,去追求夢想,理論上當然可行,但實際上,你會發現自己已經錯過了最好的做這件事的時間。

因為這個時間,是你該去追求穩定——這個最理性選擇的時候。

當你有了牽絆,需要花大量時間去經營照顧家庭,一份不穩定的工作,很可能會讓你腹背受敵。

當你提升了認知,一份看起來忙得不得了,需要用996來證明價值的工作,已經不能再感動別人感動自己。

當你已經爬上一個臺階,向上看,永遠有更高的平臺,更好的風景,但爬起來會更費勁。

然後你想了想,何必呢,順其自然,走一步算一步吧,為了一點渺茫希望去拼命?你是死都不願再幹了。

年輕的時候,我也認為,中年人真是太膽小了,總是在退縮。

可現在,當我年長十歲,我才發現,這才是中年人的通透。

在人生的每個階段,如果不是沒得選,大多數人還是應該在壯心不已和穩定安逸之間維持一個動態平衡。

比如,在順週期裡求奮鬥,在逆週期求穩定。

古人說的“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就是這個道理。

接下來咱們再說下,“穩定“這個詞對我們究竟意味著什麼?

我發現很多人對穩定兩個字,有一種誤解,比如認為穩定就是拒絕成長,穩定就是混吃等死,穩定就是待在自己的舒適區裡不出來。

這種誤解直接導致很多人寧願在大城市居無定所,也不願在小地方安居樂業,寧願在北上廣深的私企996,也不願在一份穩定的工作上勤懇安定。

可這樣的選擇真的對麼?

首先,你要知道,不穩定的工作並沒有大家想的那麼誘人。

現在我們提到那些不穩定的工作,通常的印象都是收入高,成長性強,每天光鮮亮麗出入高階寫字樓,接觸這個時代最優秀的人和思想。

而事實上,這些只是極少數個例而已。

現實中不穩定的工作,更多的是私企裡被領導PUA的底層員工,是天天寫程式碼一身病的程式設計師,是稍有不慎就會被公司開除的不敢回家的中年人。

比起收入和成長,他們感受到更多的是,對未來的不安,對生活的無法掌控,還有孤獨。

對,就是那種時刻繃緊弦,惴惴不安負重前行的孤獨感。

另一方面,穩定的工作也沒有大家說的那麼不堪。

現在在中國,穩定的工作主要包括公務員、事業單位、國企,以及學校、銀行、醫院等政府主辦或者參與的單位。

這類單位的選拔門檻到底有多高?

你去看看考公和事業單位的報考熱度逐漸上升,看看清北復交畢業生爭相進入體制的新聞,你就知道了。

你認為,這些學歷最高頭腦最聰明的人,這些優秀已經成為習慣的人,選擇進入體制是為了進去混吃等死?

當然不是,事實上,他們選擇體制,就是因為他們認識到了,穩定的工作同樣有很多機會,很大舞臺,而且能給真正有能力的人,提供更高的平臺。

像我之前在《那些年湧進金融圈的年輕人,現在正瘋狂挺進體制內》中寫的大學同學,就是在區政府給區長當了幾年秘書後,最近掛職去了某銀行當支行行長。

想想看,從底層開始一步步往上熬,很多銀行員工一輩子到退休也別想當上行長。但體制內的經歷,就可以給你提供這個機會。

所以穩定,從不是限制一個人的桎梏,想做事,想實現價值,哪裡都可以。

其實,人都是趨利避害的,沒人喜歡折騰,大家都想穩定。

就算你看到身邊有人一天到晚折騰,他們也是為了能把生活改造成自己想要的樣子再穩定下來,這種拼搏,本質上是在追求一種更高層次的穩定。

畢竟,誰不希望有穩定的收入、有保障的生活,可以去過自己想要的人生、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被生活的壓力束縛,不被繁瑣的雜事困擾。

歸根到底,大家討厭的並非穩定本身,而是討厭穩定地窮著、穩定地空虛著。

下一個問題是,當我們選擇穩定,我們將會失去什麼?

這就要說到我之前看到的一個工作中的“不可能三角”理論了。

什麼是不可能三角?就是某件事有3個重點,你最多隻能得到2個,不可能同時3個都得到。我們常說的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就是這個理。

而關於工作的不可能三角是什麼?是收入、成長性和穩定。

這麼和你說吧,你去找任何一份工作,想要收入,就別奢望穩定,想要穩定,就別追求收入,如果你同時要收入和穩定,那成長型就必然會被捨去。

不信,你對比下自己的工作,是不是這樣。

所以我總是建議年輕人選擇工作時,放棄收入放棄穩定,追求成長性,去一些高速發展的行業穩紮穩打幹幾年,迅速提升自己的能力。

因為你的快速成長是可以在日後轉換成高收入的。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別在該奮鬥的時候選擇穩定。

而人到中年,要反過來,更多看重的應該是一份工作的穩定和成長性,為此你需要妥協的就是收入。

千萬別固執地認為穩定的工作就沒成長性。

你看那些對技術,經驗要求高的體制內工作,比如公立學校的老師、公立醫院的醫生,事情一點也不少,成長性比誰很強。

而且,因為有穩定的體制做保障,有穩定的職業晉升體系,和穩定提升的能力,在這些地方工作的人,往往成長地更沒有羈絆。

就算不在這樣的地方,當你遵循不可能三角選擇穩定和成長性,妥協收入,你也不用擔心大家談及色變的中年裁員危機。

因為什麼?

通常中年人被裁的原因只有兩個:要麼是你沒用了,要麼是你太貴了。

你保持“成長性”,就解決了“沒用”的問題;妥協“高收入”,又解決了“太貴”的問題。

你大可以安心穩定地工作到老。

千萬別在該奮鬥的時候選擇穩定,但也千萬別在該穩定的時候選擇奮鬥。

是的,對很多人來說,選擇穩定都是一種更具價效比的理性選擇。

一定要摒棄非去最難的地方競爭這種奇怪的學生思維,不信你看商業圈,哪家企業會去抽風擠進一個紅海行業,大家都爭著往藍海行業走。

對個人來說,穩定,就是像藍海一樣的稀缺資源。

觀察下身邊那些工作穩定的人,你會發現,最多的是兩種人。

一種人是家裡有礦,父母能在可預見的未來持續提供基本保障的。

另一種人是經歷了激烈競爭憑實力衝出來的能人,比如透過考公,考事業編等。

不管哪一種,門檻都是肉眼可見的高,而且會越來越高。

所以,從稀缺性的角度分析,如果你人到中年,感受過生活的顛沛和工作的折磨,希望轉變一種方式過接下來的人生,那我給你的建議是:

選擇穩定。

首先我們得承認,不是誰都有選擇穩定的權利。

而生活雖然是所有人一起同行的跑道,但對不同人來說,終點也是完全不一樣的。

如果已經到了努力跑到的終點,即便看到隊伍再龐大的還在奔跑的人群,也請你一定要心安理得的休息。

因為這場人生的比賽本就應該只有自己,其他人根本不是你的競爭者,頂多算是某段路上的同行者,逼迫自己跟著他們跑下去,你反而會忘了自己的終點。

在我印象中,選擇了穩定工作的河北省隆化縣副縣長,也是《明朝那些事兒》的作者當年明月,就說過這樣一句話:

成功就是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度過一生。

前提是你要想清楚自己想要的生活,然後自洽。

這樣的你,不僅可以在該穩定的時候選擇穩定,也可以在不該穩定的時候選擇穩定。

即便有一天,你重新發現了自己想要的東西,想實現的目標,不管什麼年紀,不管眼下多麼艱難,你也同樣有底氣放棄穩定,重新折騰自己。

全文完,感謝你的閱讀。

9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母愛深深,深幾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