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父愛如光,母愛似水。當父母含辛茹苦地把子女拉扯大時又選擇忍痛割愛,讓兒女離開巢穴,去拼搏自己的夢想與人生。時光飛逝,當離家的孩子在大城市紮根的時候,又有幾人時刻掛念著老家滿頭白髮的爹孃呢?

馬大爺自述:

我今年70歲,三個兒子一個女兒,分別在城裡安家。

我的老姐姐,80的人了,一個人住在老家,為5個兒子看家守院。

人老了,身體機能下降,各種毛病找上門,老姐姐從不在子女面前表現出疼痛,常常“小病忍,大病挨”,有時看不下去會勸她給孩子們打電話,老姐姐總說“不礙事,不礙事,孩子們都忙。”其實,老姐姐是怕兒女擔心。

76歲的大哥兩年前腦溢血,醫生說他這個病每隔一段時間就要住院觀察幾天,以防病情惡化。孩子們輪流照顧了半個月,老大哥出院回家了,回到家,大哥拿出枕頭下的兩本書,從書頁裡拿出多年的存款,平均分給兒女,說自己有錢,不願花兒女半文,也就是在那晚,大哥喝農藥自殺了,所幸被及時發現,才沒釀成悲劇。大哥雖然做法欠缺,其根本只不過是不願成為兒女的負擔。

我的表妹,和我年紀相仿,兩個兒子有出息,搬到了大城市。

兩個兒子都是孝順的孩子,常打電話來勸表妹去大城市和他們一同生活,每次都被表妹拒絕了,說自己在農村呆慣了,適應不了大城市的生活,說農村種的蘿蔔青菜都是純綠色食品,不願去城裡吃又貴又不健康的食物。儘管嘴上說著,我卻常看到表妹在結束通話電話後挽起袖子抹眼淚,表妹說“誰不願意兒孫繞膝,享受天倫之樂,不過兒子的家不只有兒子,如果因為自己影響他們的夫妻感情,那樣的局面不是自己希望看到的。”其實,表妹是怕長時間的生活在一起,兒媳不喜歡,讓兒子為難。

而我呢?習慣了和兒女“報喜不報憂”,有時兒子打電話來,我明明是一個人坐在門口的石凳上數著往來的行人,卻告訴兒子是和幾個老夥計打牌,還得意洋洋的說贏錢了。有時女兒打電話,我故作瀟灑,佯裝有人約我去下館子,匆忙結束通話電話,一碗剩稀飯配著鹹菜疙瘩對付著。兒女有兒女的生活,只要他們過得好,為人父母的怎麼過都心甘情願,不是嗎?

經過在親戚家走一圈,發現人老了真的都一樣,一樣的為兒女考慮;一樣的不為兒女添負擔;一樣的不願兒女擔心;一樣的“報喜不報憂”在這些一樣中,共同點就是愛,是對兒女奉獻一生的愛,當對兒女的愛越深,也就越發把自己趕入可憐的境地。

“可憐天下父母心”世上最美的聲音就是母親的呼喚,最踏實的港灣就是父親的臂膀,為人父母如此嘔心瀝血,不求回報,為人子女真的做到回報和孝順了嗎?

一次回老家,正趕上鄰居張奶奶的喪事,張奶奶九十多歲的老人,獨自在老家的老房子裡生活,兒女只逢年過節來一趟,聽說張奶奶去世時無一兒女在身邊,還是臨村的老人先發現的。

如今,張奶奶的兒孫們披麻戴孝,無一缺席,哭得昏天暗地,這一切還有什麼意義呢?不過是哭給生者看罷了。

父母之愛子必為之計深遠,每位父母都是不計回報的愛子,到老了卻又如此可憐,可憐與無人問津,可憐與無人陪伴,可憐與明明每天都想念,話到嘴邊又咽下的無奈。

孟子說:唯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年關將至,呼籲為人子女者放下工作、應酬、掙錢的機會回家看看年邁的父母,工作沒了可以再找,應酬的機會可以再尋,掙錢的路子可以再謀,而父母如果不在了,便再也沒有機會了。為人子女,當真不能等到“子欲養而親不待”時再去後悔,那時,一切晚矣。

4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單身女青年為啥找不到物件 竟然是因為這個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