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家大山深處一個大冬天的早晨,公雞才打鳴不久,鄰居老奶奶就藉著家裡微弱的燈光,微微顫顫地爬起了床。簡單洗漱完畢之後需要給自己最為疼愛自己兒子做早餐,因為他早上需要去鎮上上班。
鄰居老奶奶八十多歲高齡了,身體一直不好,後來還得上了佝僂病,到現在整個人都差不多彎成了一團,行動可以說多有不便。可還是得每天堅持拖著病軀給年近六旬的兒子做早餐,說起來都是淚,更多的是讓她無奈。
無奈的是農村裡面那種腐朽的重男輕女觀念,讓她自己還是嚐到了自己年輕時種下的苦果。老奶奶也是一個苦命的女人,生完六個孩子不久以後丈夫就因病離她而去。一個人在農村裡面帶大六個孩子其艱難程度可想而知。
六個孩子裡面五個都是女兒,剩下的一個就是現在還需要她伺候的一個“寶貝兒子”。重男輕女的觀念作祟,從小就對這個獨苗兒子疼愛有加,什麼都不需要他做,就把他在家裡供著,生怕他受一點委屈。
老奶奶也是和這個兒子一直住起來,本來家庭還算和睦,母慈子孝。兒子也娶了一個賢惠的媳婦,家裡差不多都是她在操持,不需要他操心太多。孫子、孫女們對老奶奶也算孝順,日子過得有滋有味。這個時候的兒子也不需要老奶奶操心太多,畢竟有自己的媳婦管著、照顧著。
可天有不測風雲,一場意外改變了家裡的一切。本來持家有道的兒媳婦突然患上了抑鬱症,在農村這樣的病也實屬罕見,看了很多醫生都不見起色,只能回家靜養。在病情發展得最為嚴重的時候,雖然老奶奶的兒子日夜守護,可還是沒能守住,趁著半夜他睡著之際,兒媳婦偷偷地跳進了門口的河裡,結束了自己短暫的生命。
她的離去對於整個家庭的打擊都是毀滅性的,本來一個其樂融融的家庭,突然變得冷清起來。孫子、孫女在操辦完母親的後事,在家裡陪伴了他們幾天就回到了工作的地方。家裡留下他們孤兒寡母的生活,這也就出現了前面描述的那一幕。八十多歲的老母親忍著病痛的身體,給一個失去愛人年近六旬的兒子起來燒早飯。
很多人很難理解,老奶奶的兒子都快六十歲了怎麼還不會做飯?是啊,不管在農村還是城市裡面,做飯應該都算是一個正常人應該有的技能,因為這樣才能給自己有生活的保障。就算你不會,只要你想學也不是很難的事情。
可老奶奶的兒子從小到現在就沒有做過一頓飯,吃現成的習慣了。小時候母親對他太過於溺愛,捨不得讓他去學做飯,都是姐姐們燒給他吃。結婚後也是媳婦燒給他吃,已經養成了等飯吃的習慣。所以儘管自己快六十了,母親也快做不動了,可他還是繼續保持著自己的習慣,就等著年邁的老母親給他做早飯。
在老家這樣重男輕女的傳統觀念很嚴重,有些家庭生了好幾個女兒都不甘心,就一定要生個兒子出來才肯罷休。家裡經濟條件稍好的還行,那個年代吃飯都成困難,還是一如既往地去非要生個兒子。
是啊,好不容易生的一個兒子怎麼能不去疼愛?家裡最好的東西總是留給他先用、好吃的他先吃,幹活他就啥也不需要幹,吃現成,就怕他受到一點點委屈。巴不得一輩子都在自己的溺愛之中長大,也不管他以後自己有沒有獨立生活的能力。
孩子總是要長大的,你不可能照顧他一輩子。你對他這樣的溺愛,完全可以說是在害他。就像我老家的這家人,寶貝兒子都快六十了,還不會做一頓飯,哪怕是自己吃都不會。年幼靠著父母、姐姐們照顧,結婚後靠著媳婦,媳婦去世後還是得靠著老母親。
老奶奶也曾經悔恨過,說當初不應該這樣寵著他,多少讓他學著做飯,要不然也不至於這麼大年紀了自己吃飯都成問題。還和我們說:自己要是去世了,他該怎麼辦?說起來都讓人感覺心酸,很不是滋味。
老人都到這份上了還在擔心他,生怕他以後會餓到自己。或許他已經產生了強烈的依賴心理,只要母親在一天他也就還有依靠不需要自己動手,也不至於笨到簡簡單單一頓家常便飯都做不出來。
時常在想,一個家庭裡面對於兒子這麼的寵愛有加真的好嗎?讓他成年以後養成了各種各樣的壞毛病,其他人稍有對他不好就是各種抱怨。疼愛還是應該有度才是,要不然真的就把他寵“廢了”,讓他都失去了獨立生活的能力,到頭來害了誰呢?在老家農村這樣的例子還比比皆是。
好在隨著社會的發展,把以前只是貼在牆上“男女平等”的口號慢慢變成了現實,這是讓人欣慰的。只有這樣社會才會和諧發展,大家和平共處。真心希望老家鄰居老奶奶這樣的“悲劇”不要再發生,要不然真的讓人不得不懷疑,這樣的觀念到底是愛他們還是害他們,值得我們去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