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早上擦地,隨便打開了音響,剛好聽到蕊希在講《找一個 " 有儀式感 " 的人在一起》,聽來頗有感觸。

我就像她故事裡的女士一樣,對繁縟禮節特別懼怕,簡單的禮節也覺多餘,算是不拘小節的人吧。

在錯誤的時間,遇到錯誤的人,談了場錯誤的戀愛,步入錯誤的婚姻。如今想來,大概就是自己太沒把自己當回事,總認為,只要真心付出,總會收穫幸福。

與他的相識純屬意外,初識並沒有太多的感覺,只是到了該戀愛、結婚的年齡。戀愛不需要鮮花和巧克力,也沒有燭光和紅酒,我不在乎。結婚沒有婚禮,沒有禮樂,我不在乎。但我在乎父母的感受,他們像黃磊一樣,不想讓自己的女兒受委屈。父母直到去世,也不知她的女兒結婚當天哭得淚人一般,只因婆家除了為他家的親戚準備了一桌酒菜外,其他什麼也沒有。

其後每次去婆家,不管吃的,用的,都是被安排在最後。偏又遇到自己不願說些讓大家不開心的話,讓別人覺得自己小肚雞腸,便一味地委屈求全。久而久之,婆家便成了我心中的痛。

沒有結婚紀念日,因為無可紀念;沒有生日禮物,因為我常常忘記自己的生日;沒有一切的浪漫,因為所有的浪漫,都需要一種儀式去表現。

記得自己收到鮮花有三次。一次是他們單位年終開會,佈置會場時捎帶買了一束玫瑰,揩公家的油。另一次是花卉市場開業,他買了藍色妖姬,不過是假花。還有一次是在鄭過情人節的妹妹、妹夫送的。因為妹夫給妹妹買花,妹妹想姐夫一定不會給我送花的,就順便也為我買了。

因為自己的不在乎,因為他的儀式感不強,生活過得越來越平淡,平淡得如同沙漠的黃沙,枯燥、寂寂。過去在他的生日,我也會為他選一塊手錶,或買個剃鬚刀,或送他一雙鞋,或是手串,但他一句“買這幹啥?多餘。”或是“值嗎?XXX才XXX錢。”等等,讓你瞬間覺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多餘的。

記得收到妹夫的鮮花,我非常的開心,趕快又請妹妹、妹夫一家吃了次飯。當然,快樂的情緒持續了好幾天呢?快樂很具有延伸性和擴充套件性的。

作為女人,可以不在乎儀式,但不能沒有儀式。比如,訂婚儀式;比如,結婚儀式;比如,生日,等等。所有的儀式,不能有絲毫的刪減,否則,你在家庭的地位就形同虛設。儀式不必如明星般隆重,也不必像富豪般奢華,但絕不能少,否則,別人就會輕看你。

其實,除了訂婚、結婚等,其它很多時候,也需要儀式來烘托氣氛,助漲情意。儀式只是一種形式,但這形式中卻蘊含著彼此的深情厚意。正如蕊希所說的那樣,一枚鑽戒是儀式感,一句情話也是儀式感;一頓西餐是儀式感,一碗熱粥也是儀式感;一次遠行是儀式感,一個擁抱也是儀式感。儀式感具體是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以什麼方式,來表達自己濃濃的愛意。

是的,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儀式感就是一種生活方式和生活態度。誠心誠意,恰當的時候,表達合適的心意。

下輩子,一定找一個 " 有儀式感 " 的人在一起,讓生活變得七彩斑斕。

9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永遠不要和三觀不合的人去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