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8號這一期的主題是“老婆年薪好幾百萬,要不要當全職爸爸?”
我覺得節目想跟大家聊的不是“全職爸爸”,而是“全職在家”這個社會時下矛盾突出的話題。
很多時候,選擇全職在家,會因為很多無奈:沒人帶孩子、家裡有人要照顧、孩子學習對家長的要求越來越大等。
既然只能全職在家,那就只能想辦法把日子過好,把矛盾減少,一家人分工合作把家庭經營好。
全職在家的一方,要學習成長,不和社會脫節,依然保持獨立的生存能力我們看到各種新聞或電視劇,全職在家的女人,和老公沒話聊,被老公各種嫌棄,甚至最後離婚收場,也有很多在家久得抑鬱的案例。
婚姻的一個危機是兩個人的距離越來越遠,這裡的距離不是指物理距離,而是心與心距離、環境的差異、兩個人的話題。
一個圍繞家庭孩子時間久了的人,話題就只剩下孩子、家長裡短,慢慢地跟不上外面的變化,兩個人從有一搭沒一搭地聊,變成了無話可聊;
所以作為在家的一方,每天一定要拿出一段固定的時間,用來學習知識、瞭解當下的流行話題、關注另一半從事行業的動態。持續地學習成長,除了個人狀態、生活狀態會發生變化以外,也能保證不和社會脫節,可以隨時迴歸。
在外打拼的一方,不能以忙為藉口不承擔陪伴的責任,不能覺得“我那麼辛苦養你,你在家多麼幸福”婚姻的另一個危機,是你在我眼裡已經沒那麼重要,一切變得理所當然。
兩個人戀愛的時候,恨不得為另一半做各種各樣的事情,再忙也要想辦法見面,製造各種各樣的驚喜,各種甜言蜜語,信誓旦旦地說你永遠都是最重要的。
而經歷了油鹽醬醋茶和生活的一地雞毛之後,一切歸於平淡。回家晚,忙;沒空參加孩子的校園活動,忙;父母生病沒空照顧,忙。
“我都那麼忙了,還要我這樣那樣。我這麼辛苦地養你養家,你就不能體恤我一下嗎?你去不就可以了。”
在外打拼的這一方,總覺得自己在外面拼命,是最累的。不曾想過,在家的不比工作清閒,只有苦勞沒有功勞,而且這種苦勞,還被認為是一種“在家有人養的幸福”。事實是何來幸福可言,鬧一下都會被人覺得是在家太閒得慌,無理取鬧。
劉挈教授說得很好,這個辯題應該改成“我年薪好幾百萬,但我要回家當全職爸爸”。
不要等孩子跟你沒話講了,才後悔沒有多陪陪孩子聊聊天;不要等另一關對你徹底失望了,才想著挽回。時光無法倒流,修復關係遠遠比建立關係要難得多。
結束:家庭成員之間沒有誰養誰,誰更重要。只有一起進步,才能並頭並進;只有互相尊重互相肯定,才能達到關係的平衡;只有分工合作,才能一起把家庭經營好。圖片來自於奇葩說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