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孫志昌

小時候,年已過,從初三開始,就有人來看望爺爺奶奶,不是外甥外甥女就是侄兒侄女,來人提著一個小兜子,裡面會有一斤餅乾,一斤蛋糕,好的還會有一瓶白酒,雖然東西不一樣,也是大同小異。

那個時候,人們騎腳踏車走親戚。這樣的話,中午一般都會留下吃飯,吃飯也很簡單,喝酒的菜,藕合、炸魚、豆腐皮、青菜等各一盤,盤也不大,人們喝酒的時候用的酒杯也小,三杯才一兩,一口一杯,也要喝好幾杯。吃菜比較講究文明,喝一小口酒才夾一口菜,有的還不吃菜。就是那樣少的菜,最後還會和其他的菜留作吃飯用。當然了,吃飯的時候,只是弄幾個碗,也是春節準備好的。當時,走親戚一天只能走一家,要走好幾天,如果親戚多的話,十五之前光走親戚了。那時的親戚間情感很濃,坐下就有說不完的話。走的時候,送到大門口,期待下一年的相會。

父親因有三個姑姑與四個舅舅,還有一個姨媽都要去看,每年都要走好幾天,甚至有時晚上還要走近一點的親戚,父親不免會心煩,但知道也沒辦法。還有一個有趣的事情,那就是幾個親戚如果正好在一個村裡。為了方便就每家少坐一會,一次走過來。帶的禮品不僅要一樣,還要一般多,哪怕是多一點,生怕碰到弄出一個遠近來,顯得不好。父親去的時候,在腳踏車車把上掛著,後座上馱著,好像逃難一樣。奶奶和她的一個弟弟很投緣,每次去的時候,總會額外多給他帶一點,奶奶一再叮囑我父親要先去,並且還讓父親囑咐舅爺,別說出去,以免鬧出意見來。其實,每家也就一包餅乾與一斤蛋糕而已。

後來,走親戚就會拿上兩瓶酒,外加二斤點心。這個時候,我也加入到走親戚的行列,主要是到姑姑家,還有父親的一些朋友。不過,每次去的時候,不會吃飯的,一般都是下午去,坐一坐,說會話就回來。

現在走親戚,出行告別了腳踏車,大多是電動車,還有一些有了私家車,外加忙於工作或者生意,能騰出的時間就有限了。所以,現在的人們走親戚拿著禮品,到家裡坐一下,就走了。一開始,老人不太適應,總說這那是走親戚啊,來這麼一會就走,老人感覺還有許多話沒說呢。慢慢地,人們也都習慣了,坐一坐,看一看,就可以了。其實,現在走親戚,已失去了情感聯絡的含義,只是延續著這樣的一種形式,好似情感淡薄了許多。

想起那時走親戚,感覺心裡暖暖的,言語間透著親情,摸摸手也是軟軟的、熱乎的。現在走親戚,卻讓我的內心裡,有了一種完成任務之感,感覺不到那樣的情緒。從內心來講,還是想那時的走親戚,感覺舒心。

主編:筆墨舒捲

達州廣播電視報(達州新報)《鳳凰樓》副刊選稿基地。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4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男人怎麼愛你,就怎麼叫你(稱呼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