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在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波德萊爾說:現在是沉醉的時候。木心說:現在是思想的時候。在二十一世紀一二十年代,我說:現在是生存的時候。為什麼這麼說,且聽我慢慢道來。

我有一個同事,和我們關係很好,給我我老婆發個資訊想要請我們出去吃飯,開始莫名奇妙,一般上班時間一起出去吃飯很少,所以就覺得奇怪,細問起來,才知道,她過生日,老公沒有時間,所以請我們一起出去聚聚,也算有個儀式感。對的,你沒有看錯,就是儀式感,這個現代人很熱衷的熱詞。

我老婆是個熱心腸,剛好昨天休息,所以就去買了菜,還定了個蛋糕,叫她中午來我們家吃飯,給了她一個驚喜。

她說,她們家上班時間中午都在學校吃工作餐,晚上有時也在學校吃,到了週末,就回鄉下婆婆家,就很少到外面飯店裡吃飯。所以借這個機會到飯店裡吃個飯聚一聚,也圖個熱鬧,結果這個熱鬧被我老婆奪了過來。

說起儀式感,你會發現,鋪天蓋地的雞湯文,還是其他很多的文章,很多的人,都強調儀式感的重要性,卻很少有人對其有過質疑,人云亦云,人性使然,我認為很正常,上面關於時代的說法我只對了一半,現在糾正一下,在二十一世紀一二十年代,是生存加沉醉的時候,這麼總結起來,就不難發現,為什麼人們越來越渴望儀式感的原因了。

儀式的來源,我認為,其一,在古代原始部落,人狩獵到了食物,為了慶祝戰勝了獵物會舉行一個儀式。其二,由於無知,對世界的認知極其有限,對未知產生敬畏感,所以期待未知神靈的保護,也會舉行一些儀式來敬畏神靈。其三,滿足了生存所需之餘,有大把的精力和時間多餘,所以會創造一些自娛自樂的娛樂活動,暫且也算其是儀式。第四,當原始部落進入社會階段,統治者就會以神靈為藉口,對人民進行統治,各種神話傳說都是在這個階段出現的,說得簡單一點就是宗教,利用宗教意識形態來控制約束人民,以達到統治的目的,所以需要各種儀式。

從這四個來源來看,這個儀式從無目的的自覺行為慢慢變成有目的的刻意行為,儀式失去了本來的純粹,從人的情感自然的流露,變成了刻意追求存在而進行的一種行為,統治者為了證明自己合理的存在,利用各種儀式來證明自己,我把它稱為存在感。為了證明自己存在而舉行的儀式。如今很多人潛意識裡的控制慾沒有得到充分的滿足而缺失存在感,以至對和控制慾有著內在聯絡的儀式感有強烈的需求。

仔細想想我們的那些傳統節日和非傳統節日,都有著某些極其相似的共同點。況且很多莫須有的事情都要來搞個儀式,好讓自己或別人覺得有儀式感,儀式感是一種時尚嗎?當儀式感成為一種時尚的時候,那就出大問題了,用兩個字來表達,“完了。”Game over。人沒有存在感,證明人的精神世界癱瘓了,沒有靈魂的行屍走肉,需要吸血來儲存自己。

所謂儀式感,就是指藉助儀式這件事讓自己的變得有感覺,或者說藉助儀式為自己的情感找個出口。所以,需要儀式感是一件讓人同情的事情,說明你過得不太好,你的情感是空虛的,你的精神世界是崩塌的,你的生命是缺乏存在感的,是沒有思想的,人格是缺乏獨立性的。

如果你上述情況都不存在的話,那麼恭喜你,你的每天每時每刻都活在儀式感當中,沒有儀式的儀式感才是真的儀式感。就如木心老先生所說,如果你在思想,你的情感就是飽滿的,你的存在就是自為的,不需要外在來證明,自性自在。

2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父母不明事理,導致兒女婚姻慘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