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女士在給丈夫的微信聊天這樣寫道:“我不想過這樣的日子了,結婚以後,我沒有丈夫,卻多了個兒子,你從來沒有把我當做妻子,可能我說錯了,我沒有你媽這麼重要,在你心裡我頂多就是個免費的保姆,結婚兩年,你等我吃過幾次飯,你又為我做過幾次飯。讓別的女人陪你長大吧,我累了,不想照顧你了,我們離婚吧!”這種丈夫給妻子的感覺是:自己還沒生孩子就提前當了媽。
這的一種婚姻內典型的“媽寶式巨嬰”。“巨嬰的形成是:“控制型父母+沒限度的嬌養=一個一輩子無法斷奶的巨嬰”。
他們的表層說辭是:“我不會做,你是我老婆,你就要照顧好我”,“我又不會,這些事我媽沒讓我幹過”,“我不會做,我媽沒教過”。
夫妻的平等,除共同承擔家庭的責任,共同分擔家務事,各自先照顧好自己的生活起居之外,在妻子內心裡所希望的丈夫應該是一種依靠,一種支撐的力量。結果,除了身體累外,心裡的支援沒有了,身心的疲憊,沒有幾個人受得了,離婚是必然的選擇。
所謂巨嬰就是身體長大了,心理還在是嬰兒。巨嬰的心理特徵:一是“全能自戀”,即一個人完全以自我為中心,把全世界都當成自己的所屬品,不能平等對待別人,甚至不把其他人當作生靈。二是“偏執分裂”,即他們滿足於自己的想象世界,脫離現實。總體上,有巨嬰心理的人一方面內心很牢固,另一方面卻很脆弱。內心的牢固是為了保護其脆弱,所以他們不能接受質疑,一旦受到質疑就會強烈牴觸;不能接受非自己預期的對待,一旦遇到這種情況就會陷入憂鬱;不能接受挫折,一旦遇到挫折內心就會破碎。
前面我們說過,戀愛是人性中愛的要素的一種成長過程,但戀愛的任務絕對不僅是戀情期間幫助對方成長一下愛的能力,而是全面瞭解對方的人格品質。如同企業一般不希望找個沒有基礎文化人,否則企業用於培訓和讓其試錯的成本太高。
戀愛,要判斷出對方是否是“巨嬰”應該作為一個基本任務,這個任務的完成其實也不是很難。如果一個男人在面對決策的時候總是說:我得回去問問我媽媽,則差不多就是“巨嬰”了。
自己這個“巨嬰”也被別人僥倖領養(別人沒有看出來,也跟自己結婚了),應該怎麼辦?當然是迫切地要求自己的心理存在起來,在愛的幫助下迅速地長大。你說我不願意,我喜歡當“巨嬰”,那別人可以選擇不繼續領養。
生活中,絕對的“巨嬰”不多,但“巨孩”(比嬰兒大了,到了少年階段的心理)心理狀況的情況則很多,表現為:依賴、自私、脾氣大三大特徵。
依賴父母給自己帶孩子,整理家務。吃飯的時候,自己給自己倒了一杯酒,也不會問問身邊的父母是否也來一杯。誰動了他的東西,大發雷霆。這不是中國獨生子女比較普遍的特徵嗎?於是,我們看到:小夫妻兩個,三句話不對頭,說離就離,誰怕誰!
婚姻中的妻子不願意領養“巨嬰”,是否會願意領養“巨孩”,估計也不願意。問題是:夫妻兩個都是“巨孩”,就得一起成長,否則,估計最吃虧的還是孩子,最憂心的還是父母。於是,當父母是自責道:誰教自己當年沒有培養好孩子,讓他的生活能力這麼差,只能儘量幫助點;更老了,幫不動了,也只能聽天由命了。
無論你是“巨嬰”還是“巨孩”,既然結婚,就只有迅速成長起來,沒有什麼“我從小到大就沒有做過,憑什麼結婚後要做”之類的藉口。試想,你不想做的事情,難道別人想做?難道自己的父母想做?難道自己父母的父母從小不愛他們,把自己的父母養成了願意做事的奴隸?
我為什麼要成長?回答是:婚姻是人生中更高的臺階,需要每個人擁有一定的素質、能力後才能上的臺階。如果你不小心,如果是雙方都不小心也僥倖上到了臺階,要麼趕快補課提升,要麼跌落到臺階下。
家務事難嗎?學不會嗎?非也。為什麼不去學著做?關鍵還是內心的懶。內心為什麼懶?覺得自己是“皇帝”,就應該別人來照顧。那麼你是人,別人不是人了?這就是自己內心的扭曲,這種扭曲的內心,能幸福嗎?為了自己人生的幸福,改變自己內心扭曲的想法,然後從做家務,為自己服務開始,心逐漸擺正,身逐漸做事,身心合正,身心合一,才有健康的身心,幸福的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