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是個永恆的話題,它沒有界限,無論人還是動物。
植物界裡,不知道它們之間如何秀恩愛,但我相信它們之間也一定存在著愛的密碼,只不過目
前科學技術還沒有觀察到、聆聽到罷了。
那麼什麼是愛呢?
對於愛,人們有很多種解釋。
我儲存了一張照片,照片上是兩個外國龍鍾老人,男的戴著針織的前進帽,架著一副眼鏡,他
緊緊摟著靠在他肩膀上閉著眼睛似乎在休息的老伴,親吻著她的額頭。下面幾行詩一般的文字:
“他向她求婚時只說了三個字:相信我。她為他生下第一個女兒的時候,他對她說:辛苦了。女兒
出嫁那天,他摟著她的肩安慰說:還有我。他收到她病危通知的那天,重複地對她說:我在這。她
要走的那一刻,他親吻著她的額頭輕聲說:等著我。這一生,他沒有對她說過一次‘我愛你’,但
愛,從未離開過。”
是的,真心的愛無需語言表達,任何漂亮的語言表示的愛未見得都能夠真心付出。嫖客與妓
女之間也會有所謂山盟海誓,而他們彼此都明白那都是謊言。
在我們的繁體漢字中,愛字的中間是有一個心字的。古人透過這個辦法世代傳承地告訴我們:只有
用心,愛才更加真實,更加美麗,更加偉大,也更加讓人震撼。
有一位打獵者獵取到一隻狐狸,為了獲取到一張更好的毛皮,他趁著這隻被他打死的狐狸體溫還沒
降涼時,便把它的皮剝了下來。當他把狐狸皮儲存好再回到這裡時,發現已經被他剝了皮的狐狸不
見了,地上卻有一道血跡。他循著血跡終於尋找到了這隻已經沒有了毛皮的狐狸。然而,眼前的情
景讓他徹底震驚了:這隻早已死去的狐狸下面草叢裡露出一個洞穴,洞穴裡露著幾個小狐狸的腦
袋,有一個還在緊緊地咬住它血淋淋的奶頭拼命地吸吮著。原來這隻被打死的狐狸是個媽媽,儘管
它被獵槍擊中,又被剝去了皮毛,只剩下血肉之軀,但它的靈魂還在提醒它已經到了給孩子們餵奶
的時間了。正是這個意識支配著它已經沒有了生命體徵的血肉之軀頑強地爬回了洞穴,用盡了生命
的全部給孩子們哺育最後一次奶水。
它沒有用任何說教向這位獵人闡釋愛應該怎樣,但是它的這一偉大的舉動卻喚醒了獵人的良知,使
他受到了一次強烈震撼。這個獵人含著眼淚摔斷了他的獵槍,取回了皮毛裹住這隻死去的
母狐狸,把它掩埋了。
有人說,愛是無條件的,愛就要愛對方一切,而不向對方索取。
也有反對者認為愛是有條件的,這個條件是互相的。否則,也談不上真愛。老鼠愛大米是因為他要
吃掉大米,而大米絕不會愛上要把自己吃掉的老鼠的。那些熱心鑽入官員、富豪懷抱的女人們,是
真心地愛上了那些比自己大十幾歲幾十歲的老男人,甚至是有婦之夫嗎?也許她們的出發點根本就
沒把愛放在這些官員富豪本人身上,而是放在了他們所具有的身外的權與利上面,她們希望這些東
西給自己帶來更美的光環,照亮、放大自己。這些官員富豪們也不會把真心的愛投放給這些女人
們,否則,他們也不會包養那麼多的情婦。在他們眼裡,這些女人們只不過是滿足自己性慾的玩
物。這場彼此玩著“老鼠愛大米”的遊戲愛情,能維持多久呢?
我們的黨和政府之所以能夠獲得百姓們的信任和擁戴,是因為她真心地愛護百姓並無私地為
百姓們服務。反之,她就會降低甚至失去百姓們對他的信任。
有的地方政府官員將百姓視為對立面,動輒即揮舞著權利大棒對百姓們施威,如此種種還欲求百姓
們的理解,擁護與支援,豈不是一廂情願!
所以,愛不但要有心,而且是互相的。
我們愛對方,人,或者物,包括工作學習等等,是因為我們能夠從對方那裡獲得樂趣和回報。越是
真心的愛,樂趣與回報也就越大,也越加持久。
還有些人,以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家人孩子,因此,肯定能夠換回家人孩子對自己的愛。
結果又該如何呢?
我有一個朋友,家在農村,為了發家致富,他也和村裡其他人一樣拋家舍業離開了父母孩子,同妻
子一起去南方沿海城市打工掙錢。春節放假,他們夫妻倆隨著返鄉的洶湧的人流,帶著給家裡人精
心購買的禮物急匆匆地回到了家鄉。當他們舉著給孩子買回的玩具喊著孩子的乳名,眼巴巴地看著
孩子,熱切地期盼著孩子張開手臂向他們撲過來時,卻看到他們朝思暮想的孩子此時卻緊緊依偎在
爺爺奶奶身邊,陌生地看著他們。他們失去了孩子對他們的愛!他們儘管貌似掙了錢,但他們卻失
去了照顧年老父母的機會,甚至把對孩子的養育推給了老爸老媽;他們又失去了與孩子的親密,使
年幼的孩子感受不到父親的保護和母愛親情,因此就在這一剎那,孩子暫時性地拒絕了他們的愛。
或許這僅僅是個個例,阿彌陀佛,我也希望如此!但是許多事例都在證明了,長期離開父母愛撫的
孩子,性格或多或少都有些畸形,或孤僻或暴烈或自閉。
當然,愛孩子絕非溺愛。溺愛是一種超出限度、過分的愛。
任何事情皆是如此,東西再好,情感再真,但是超出了極限,太過分了,也都會走向其反面,樂過
了頭,就是樂極生悲;話說多了,就會言多語失,難免遭禍;愛得過了頭也就成了溺愛。
愛是有形的,現實的,它能讓人看到,聽到,感覺到,它存在於生活的一點一滴中。熱愛自己的事
業就必然把自己從事的事業當做自己的愛人、妻子,無微不至地關懷它體貼它。這方面我們不乏其
例。無論廣播電視還是報紙新聞,或者就在我們身邊,我們都聽到看到這樣的兢兢業業者。
但,愛也是無形的,只能體會得到。
有一篇文章,題目是《牛逼的父親,養的牛逼兒子》,講述的就是這個道理。大意是兒子13歲那
年,父親給了他一件只值一美元的舊衣服建議他賣到兩美元。在父親的鼓勵下,他把衣服洗淨,熨
平,陰乾後,拿到人流密集的地鐵站叫賣,耗時六個小時,他終於達到了父親的要求賣到了兩美
元。從此他熱心收集舊衣服打理好後去鬧市區叫賣。父親又給他一件舊衣服,啟發他想出辦法把這
件衣服賣到20美元。他認真想了想,之後請會畫畫的哥哥幫助他在這件衣服上畫一隻唐老鴨和一
只米老鼠。然後他拿著這件衣服在一個貴族學校門口叫賣。終於被一位闊少相中,買去,又額外給
了他5美元小費。在當時,這25美元已經相當於他父親一個月的工資了。後來他父親又給了他一件
舊衣服,希望他能把它賣到200美元。這回他不像前幾次那樣猶豫了一下才勉強答應,而是愉快接
過了衣服並開始了思索。終於讓他找到了機會。恰好正在走紅的電影《霹靂嬌娃》女主角拉佛西到
他的家鄉做宣傳。招待會剛剛結束,他就推開保安,衝到拉佛西身邊,舉著這件舊衣服請求她在上
面簽名。拉佛西沒有拒絕這位純真的孩子,認真地在這件衣服上籤了名。然後他徵求拉佛西小姐的
同意,當場以200美元起價拍賣這件有拉佛西小姐簽名的舊衣服。經過競價,一位富豪以1200美元
買了這件衣服。
一家人為此狂歡時,父親含著眼淚吻著他的額頭對他說:“我原本打算你要是賣不掉,我就叫人買
下這件衣服。沒想到你真的做到了,你真棒,我的孩子。”
後來父親問他:“從賣這三件衣服中,你明白了什麼道理?”
兒子回答道:“我明白了,你是在啟發我。只要開動腦筋,辦法總會有的。”
父親說:“你說得不錯,但這不是我的初衷。我只是想告訴你,一件只值一美元的舊衣服都有辦法
高貴起來,何況我們這些活著的人呢?我們有什麼理由對生活喪失信心呢?我們只不過黑一點,窮
一點,可這又有什麼關係呢?”
兒子明白了父親的這句話,感動地重複著說:“是的,一件舊衣服都有辦法高貴,我還有什麼理由
妄自菲薄呢?”
20年以後,他的名字傳遍了世界每一個角落。他就是迄今為止歷史上最偉大的籃球運動員邁克爾·
喬丹。
正如這篇文章的題目,這位牛逼父親正是以他特殊的愛的方式培育出了一個牛逼兒子。
我們也看到了許多官家衙內、富豪公子在他們父母的愛撫下擲千金而心不顫抖,鑄大錯而不思
改悔,動輒就抬出“我爸是……”,最終走進了鐵窗之內。
那麼,孰是真愛呢?
答案不言自明。邁克爾的父親對他的愛,不是給予他物質財富,而是告訴他“只要開動腦筋,辦法
總會有的”,更主要的是告訴他“一件只值一美元的舊衣服都有辦法高貴起來,何況我們這些活著的
人”,我們又“有什麼理由妄自菲薄呢?”,這是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且能永久
地傳承下去。這才是對孩子的真愛!而那些公子衙內的父親們用物質財富表達對孩子的愛,且不說
這些物質財富也有窮盡之時,只說這些孩子們得到了這些物質享受之後又發生了什麼,已經有無數
讓人驚心動魄的慘烈事實讓我們看到了他們的結果。
茫茫人海芸芸眾生,匆匆忙忙中常常會有人問我們收入多少、職位高低、結婚了嗎、男孩女孩
等等,只有最最關愛我們的人才只會問“吃得好不好”,“工作累不累”這類話題,才會有“錢夠花
不”,“多吃點好的”,“注意休息呀”這一類叮囑。有一首歌詞唱得好:愛是你我用心交織的生活,是
患難之中不變的承諾,是你的手把我的傷痛撫摸,是用我的心傾聽你的憂傷歡樂……
所以,愛是心的交融、互動、鼓勵、關切,是行動上的真心付出,無私援助。
當今世界,我們最缺少的是什麼?不是金錢與物質,不是美酒與歌聲,最最缺乏的就是那份用真心
付出的愛,就是那份無私忘我傾力奉獻的愛。愛老人、愛孩子、愛家庭、愛社會、愛他人、愛工
作、愛學習……
如果我們都用真心,都在無私地奉獻著愛,那麼,我們這個社會就會真正變成一個充滿著陽光到處
是歌聲與笑臉的美麗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