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很多人崇尚吃苦,從我們熟知的很多名言中就能看出來,比方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要想人前顯貴,就得背後受罪”等!當然這些話本身有它的道理,但是我們對“吃苦”的理解,卻不一定準確。比方說很多人把“吃苦”等同於“成長”,這顯然是不對的。

比方說你有一位男同事,他的妻子脾氣不好,總和他鬧矛盾,罵他沒出息,導致他整天鬱鬱寡歡。他吃苦了嗎?吃了。成長了嗎?顯然沒有。

再比方說你在工作中,自作主張做了一件可控範圍內的事,結果卻搞砸了。領導並沒有批評你,反而讚賞你思維活躍,然後和你一起探討這件事到底該怎麼做,最後你做成了。在這件事裡,你吃苦了嗎?沒有。你成長了嗎?顯然是有的。

顯然“吃苦”和“成長”並沒有關係,“苦”只是某些事情的副產品,本身並沒有價值。就像生病了吃藥,雖說“良藥苦口利於病”,但是對病有好處的是藥裡面的成分,而並不是藥的苦味。我們給藥裝上膠囊,或是裹上糖衣,並不影響藥的效果。

而在現實社會中,“吃苦”又是無法避免的。因此正確的做法是把壓力視為挑戰,去積極應對,而不是視為威脅,逃避退縮。逃避只會讓你更有壓力,而長期的壓力會影響健康。

另外就是不要信什麼“男孩子要窮養,要從小多吃苦”。大人能夠受苦,是因為我們有成熟的思維,能夠評估應對壓力給我們帶來的價值。但是孩子還小,他的心理承受能力有限,思維也不成熟,你給他強加壓力,他是真的苦,因此才會有一些小孩做出傻事。

當然如果家庭條件差,或是其他原因,導致孩子不得不吃苦,那隻能說沒辦法。但你不能說這對孩子的成長有好處,因為沒好處。

經歷過苦難的人,往往會把苦難當成成長的必要條件,若干年後回憶起來,甚至還覺得很美,很有成就感。但其實,這是內心的一種合理化機制,把我們當初的煎熬,理解為當時太幼稚,沒有理解苦難的價值。但如果真讓現在的你,再經歷當初那個苦,你一樣會很難受,甚至比當初還煎熬。

沒有任何苦難值得歌頌,世間最陰險歹毒的正能量,就是用艱辛和苦難,包裝成成功勵志的典範來愚弄人們。不讚美苦難,不歌頌掙扎,何嘗不是一種善良。願世間少些996,也再沒有人會在上下班的途中猝死。

9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還好是個女兒,女兒更孝順”,20年後夫妻倆反悔了,想生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