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因是妹子和媽媽有了衝突,吐槽了自己和老媽相處的遭遇。
媽媽在她高二的時候離婚了,隨後一個人帶著她。
那時妹子對媽媽有所虧欠,覺得自己就是要照顧媽媽的。後來,媽媽的情緒一再無法調節,甚至誇張到妹子因為飯後拉開椅子或洗手姿勢不符合媽媽的標準,就被媽媽破口大罵。
在和媽媽的相處模式中,不能有延遲,不能反抗。
媽媽已經把自己的兄弟姐妹都罵到老死不相往來。
妹子曾結過婚,但因為男方的父親和妹子的媽媽都沒有界限感,總是干預兩人的婚姻,男子覺得左右為難,最終妹子果斷和男子離婚。
隨後妹子和母親生活時,還是各種矛盾,妹子想搬出去住,她表哥表姐什麼的勸她不要離開。她又為此煩惱,由此群裡一下子熱鬧了起來。
一開始不明白全景的夥伴,以為妹子經濟不獨立,現在還管父母要錢,所以導致母親控制慾很強;也有人認為妹子情感上離不開母親,所以導致自己現在情緒裡水深火熱…..
我一開始很好奇,一個有工作,經濟獨立的成年女子,怎麼會和母親處在這樣相愛相殺的境地。
在這段母女情感裡,我看到的是這三點:
1 媽媽身上的焦慮和戾氣,都是虧待出來的。愛自己,才是一個人的自我救贖。可能是婚姻變故,也可能是媽媽的原生家庭,感覺妹子的媽媽陷入了貧乏的情感中。離婚的女人,在情感上會覺得缺乏支援,在社會輿論中,女人也會自動定義自己為弱者。
因為婚姻變故,以及自己覺察中的貧乏,離異的女子會下意識地擺脫原先的社交圈,因為不想低人一定,也不想被別人提及。那位媽媽甚至可能將對配偶的怨恨轉移到了孩子的身上。
但人終歸到底,是種群居動物,與人互動,以及幫助他人才是人獲得歸屬感和價值感的源泉。沒有了基本的社交群,媽媽的關注重點變成了唯一可以接觸的女兒。媽媽名義上是看不慣女兒的各種行為,轉而大罵,實質上是一個女人在苛求關愛和關注。但媽媽的這種方式,完全沒法讓女兒感受到愛。內心沒有愛或者說沒有感覺愛的人,又怎麼可能有愛能給予到別人呢?
離異的媽媽,經濟上可能會比以前更為困難,在生活的各個方面都需要節省,生活自然沒有質量可言。過去的婚姻,可能媽媽卻是是弱者或者是受害者。但那段關係結束後,媽媽卻將自己困在了受害者的角色裡,最終導致女兒也成為了受害者。
女人,愛自己,才是最重要的能力。
只要媽媽內心裡的水桶裝滿了愛,才能夠有尊嚴地生活,也才能將愛傳遞給孩子,讓孩子擁有幸福生活的能力。
2 人,不該活成一團情緒。要不然,怎麼控制自己的人生呢?妹子在群裡傾訴了自己的遭遇,幸好社群裡的夥伴都很有正能量,能及時分享一些有用的方法。但退一步想一下,如果群裡的人只是想看熱鬧,或者大家都及其冷漠,那又會是一種什麼樣的狀況。
人,一旦被情緒把控,那還有能力調節自己的生活嗎?
我也接觸過幾個情緒不太能自我調節的人。一旦提到她的傷心事或者觀點與她的相左,她會立馬暴怒。以至於身邊最親近的人都下意識地開始遠離她。
一旦處在一團情緒中,人就變得模糊,一點都不可愛,甚至完全無法清醒地看待事實,更別提分析自己的情緒。
遇到煩惱或者困難的時候,最好的方式,是先讓自己平靜一下。
再問自己,下一次遇上類似的情況,我應該怎麼做才能避免這樣的後果?
這樣的後果,我應該承擔什麼責任?擔負起自己的責任,才能真正讓事情得到改變。
吐槽或者暴怒,都只會讓自己在混沌的情緒中越發難以自控。
3 沒有人可以讓所有人滿意,與其讓自己活在他人的眼光中,不如忽視他人,選擇做自己。妹子最後提到那些建議她不要搬出去的人,是她的表哥表姐。
人生中總有很多人會對你的生活指手畫腳,因為不管說什麼話,反正對他們的生活是沒有影響的。即使是錯誤的建議,沒有人會為你的生活買單。
生活是自己的,錯誤或者正確,都需要自己扛下來。
因為工作和生活上的壓力,我們總是陷入各種擔心中。
從小到大,因為母親情緒的波動和自我認知的偏差,知道母親情緒不可控對自己的影響,卻無法跳脫,由此陷入了另一重恐懼和絕望。
我們對事情的看法決定了自己的感受。
不同想問題的方式,決定人們對同一件事的不同反應。因為覺得自己絕望,由此女孩變得歇斯底里,但這樣終究無法改變現狀。與其痛苦,不如直接搬出來,先調節好自己,這才是核心。
凡事不需要太絕對,關注自己能控制的部分,讓不可控的部分隨心飛一下。
“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後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
沒有人可以讓所有人滿意,與其讓自己活在他人的眼光中,不如忽視他人,選擇做自己。畢竟生活是自己的,你不必把太多人請進生命裡。即使是母親,你也沒必要一直糾葛其中。
先愛上自己,對自己足夠好,才能讓周圍的一切跟著變好。
你的時間和精力有限。在一件小事或者一件負面的事情上耽擱太久,那花在重要事情上的時間和精力就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