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初看這個題目,感覺有點錯亂,為什麼勤奮又會是懶惰呢?從小我們接受的教育都是“勤能補拙”、“天道酬勤”之類的正面教育,老師也時常教育我們不能投機取巧,要踏踏實實、步步為營。但是靜下心來想想其實很有道理,突然想起馬雲說過的一句話,大意是這樣的:如果努力就能成功,那最成功的的人應該是農民工和建築工人,但事實並非如此。這句話充分說明了勤奮和動腦哪一個在獲得成功的過程中更重要,當然還有其他知識或者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的差別等原因。字面分析,也可以是另外一種理解,比如身體是勤奮的,但思想是懶惰的,就好像魚缸裡的金魚一直都在不停地吐水、但可能腦筋並沒有想任何事情,又好像撞鐘的小和尚等等。

在現實社會,無論你在什麼行業,如果想要獲得成功,努力和動腦應該說是充要條件,缺一不可。有一句話不是說到“既要埋頭拉車,也要抬頭看路”。我以為,這裡所說的抬頭看路應該說的就是要動腦筋、看清方向。如果一心只會埋頭拉車,不會抬頭看路,那就會出現事倍功半,最終的結局可能是南轅北轍、事與願違。

在日常的工作中,有一種狀態叫做,“看上去很忙”!生活中這樣的例子應該說比比皆是,同在一個辦公室的同事,有些人一天忙到晚,到月底問他這個月的業績怎麼樣,領導安排的事情做了多少?這個時候可能他會一臉茫然,真正統計業績或者總結工作的時候會出現大家都不滿意的情況。相反,有些同事平時看上去沒有那麼忙,但是心裡有一條很清晰的思路,知道先幹什麼、後幹什麼,如何與客戶交流,如何向領導彙報。這樣的人總會把一切安排的妥妥當當,領導滿意、客戶滿意,一步步走向升職加薪的大道,這樣的人其實他的腦筋很勤奮,只是他的身體看上去沒有那麼努力。

所以,我覺得不論身在什麼崗位,做事之前都應該思考,為什麼做?要做到什麼程度?該怎麼做最好?是否還有其他更好的辦法?如果把這些問題都搞清楚再付諸勤奮,那麼事情必定會有一個好的結果。

多年以前,自己在管理一個團隊的時候,經常教育員工,現在社會只要具備三個能力,無論你幹什麼都有飯吃。現在來看也不過時,雖然自己沒有進行認真總結拔高,但我相信一定有某種哲理在裡面。那就是:能吃苦、能受氣、能動腦。當時我舉了一個比較極端的例子,比如撿礦泉水瓶這個工作,首先肯定是辛苦的,第二肯定是受氣的,但如果具備了第三點可能你的成果就是事半功倍。如果大家都在馬路上撿礦泉水瓶,但是你發現馬路上撿瓶子的人太多,一天撿不了幾個,那是否動動腦筋到汽車站、火車站去看看,因為沒有人會帶著空瓶子去上車,所以那裡的空瓶子可能會很多;又或者到高檔小區的垃圾桶去看看,因為住高檔小區的人通常不會收集礦泉水瓶。

透過以上的例子,至少說明只要自己願意多動腦筋,同樣在做一件事情,但是結果往往會不一樣。但是如果每天都按部就班地做習以為常的事情,不願意思考、不願意觀察,那其實就是一種思想的懶惰,就像我們養的豬,每天都在拼命吃東西,應該說很身體勤奮,但最終的結果大家都知道。所以我認為不動腦筋的勤奮其實就是一種懶惰。

24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信“錦鯉”不如腳踏實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