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情感>

我是河南省陸渾水庫管理局職工,父母是豫東地地道道農民,然教子有方,兄妹四人攜手幫帶,都透過讀書上學,成為前後村莊口口相傳的好家庭。這次家風家訓故事就父親寫給孩子的幾封家書說起。 我們兄妹四人在人生重要轉折點都會收到父親寫的內容大致相同的信。第一封是第一次外地上學,到校不久就會收到父親的親筆信,第二封是參加工作上班報道後會收到父親會寫的第二封信,結婚後父親會寫第三封信。這些信記錄了父親對孩子的教育引導,也記錄了家庭對孩子的希望和祝福。

第一封信的主要內容是“只跟別人比學習,不跟別人比吃穿”。父親雖是農民,其實還有另一個身份,就是年輕時在無河無水庫的鄉鎮裡做過一段水文站的站長,那時還沒編制,屬於臨時工吧,也就憑藉這一點水利情,把3個孩子帶到了水利系統工作。父親的學生時代正趕上十年文革,荒廢了學業,豫東農村又很貧窮,父母深知貧窮的根源所在,只有知識才能改變命運,只有知識才能創造輝煌的人生,在很小的時候就教我們識字、寫字、背三字經,背唐詩,對子女啟蒙教育。父親的嚴肅,培養了孩子們嚴謹、一絲不苟、實事求是的學習態度。細心的母親總擔心孩子外出學習因貧困而有壓力和自卑,總用“口號戰術”,遇到困難就樹立目標喊口號,給孩子鼓舞打勁,口號一喊數十年,培養了我們堅持不懈的韌勁。記得春節貼春聯,書房門上是永久不變的四個字“勤能補拙”四個字。在事業上發展緩慢的時候,掛在母親嘴邊最多的話是“大器晚成”,使我們無論遇到什麼困難挫折,都能看到一絲希望。

“鍛鍊好身體,保護好眼睛”,是父親在第一封信裡強調的第二句話。父親常說,孩子的健康和成績同樣重要,從上小學第一天起就反覆糾正我們的讀書姿勢,胸離課桌一拳頭,眼睛離書一尺,稍有不對,立刻糾正,雖然習慣已經養成,離家求學的開始,父親仍舊很重視的把這幾個字再強調一遍,用健康的身體,強壯的體魄保證幹事創業的基礎,我們姊妹四人沒有一人近視的。

第二封信的主要內容是“尊敬領導,團結同事。努力工作,積極入黨”。我們兄妹四人在不同城市工作。父親常說,工作單位就是人的第二故鄉,父母只能督促學習書本知識,工作單位是步入社會的最大課堂,要尊敬領導,團結同事,要勤快,要提前幾分鐘到辦公室抹桌子拖地,要懂規矩,要從做好“小勤務員”做起。我們都是在上班很短時間內就向組織寫入黨申請書,工作生活嚴格要求自己,多向組織彙報思想,作風要自律,要管住口,管住手,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軟,做人要無欲則剛。父母反對抽菸、打撲克,業餘時間要求我們多練字、刻印,規規矩矩練字,正正派派做人,字如其表,技不壓身,總有能用著的地方,當獲得參賽獎項向父母彙報的時候,父母燦爛的笑容是最幸福的。

第三封信的主要內容是“夫妻要互敬互愛,共同撫育好子女”。以前我們大家庭四世同堂,生活在一個院子裡,雞鳴即起,大人耕種,子女上學。生活雖苦,但也其樂融融。其實家庭都有矛盾,我們兄妹四人哥哥是老大,聽我奶說在我哥很小的時候,媽媽奶奶也有小矛盾,眼看子孫要懂事,爺爺說孩子成長最重要,還引用一句對聯“用愛女之心而愛媳婦,用順媽之心而順婆”,在爺爺的勸說下都意見一致了。包容和理解是我們大家庭都努力做的。現在我們兄妹四人都成家立業了,父親要求我們各自管理好自己的小家庭,提倡“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遇到買房等大事大家互幫,小困難小矛盾自己解決。

我刻過一方印“父在觀其志”,論語原文是: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意識是說,要看一個人的品行,首先要看他父親在世時,他的志向是什麼,其次要看他在他父親去世之後,他的行為,如果在他父親過世的多年裡,他的行為還能夠向他父親在世時一樣符合德行,那他就算做到了孝。父親是一位智者,身體很康健,依舊愛讀書,話不多,默默關注我們各自家庭的發展。

這三封家書伴我成長,我也會為我的孩子一封一封傳下去。

8
最新評論
  • 女子結婚三年被打四次,丈夫一次比一次狠,這次更是骨裂三根
  • 懶蟲日記第13天:親密關係,是一個人的事,還是兩個人的事?